为什么导管是活细胞,筛管是死细胞

2025-04-14 21:59:3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导管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 ,不需要能量。如果导管细胞有细胞质(包括其中的细胞核),水从根向上运输(要克服重力)就不通畅,就满足不了需要。

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是从叶→茎→根的方向运输,是从上往下运输(和水的运输方向相反),必须溶于水中,只有活的细胞才能控制其向下运输。

扩展资料:

木质部是由木纤维、薄壁细胞、导管分子和管胞组成的复合组织。承担着运输水和溶于水中的物质的功能。运输的途径是单向的,由根部经茎到叶。木质部中除薄壁细咆和纤维外,还有两种有运输功能的细胞,即导管分子和管胞。 

导管分子和管胞都是长管状的死细胞,有很厚的木质化的次生壁,由于次生壁增厚不均匀,在壁上出现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的各种式样。

管胞是单个细胞,末端楔形,在器官中纵向连接,上、下两细胞的端部紧密地重叠,水和无机盐类则通过叠合部分的纹孔进入另一个管胞向上运输。管胞有较厚的壁,又有重叠的排列方式,使它在植物体中兼有支持的作用,是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唯一的输水组织,在被子植物中含量少,不起主要作用。

在系统发育中,管胞向两个方向演化:强化支持功能成为木纤维,另一个方向是细胞端壁溶解成为导管分子。 

导管分子是被子植物特有的输水组织。细胞的端壁溶解,成为一个或数个大的孔,称穿孔,具穿孔的端壁称穿孔板。

在木质部中,许多导管分子纵向地连接,通过穿孔直接沟通,这样的导管分子链称导管。导管长短不一,有几厘米到一米左右,有的藤本植物可达数米。导管分子的管径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也高。 

韧皮部是一种复合组织,包括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纤维等不同类型的细胞,承担着由上而下或各个方向运输有机物质的功能。与运输有机物直接有关的是筛管分子或筛胞 。

筛管分子只具初生壁,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

成熟后筛管分子的核解体,成为一种特殊的无核生活细胞。上下两个相邻细胞的端壁特化成筛板,其上有许多小孔,称筛孔。两细胞的细胞质通过筛孔彼此相连,情况和胞间连丝相似,但较粗大,称联络索。有机物的运输便是通过筛管分子间的这种密切联系来实现的。

筛胞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运输有机物的单位。它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细胞的端壁不特化为筛板,另外在细长的筛胞侧面也不具备伴胞,因此,输导效率较筛管为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筛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导管

回答2:

导管:
植物体木质部内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由很多横壁消失的筒状细胞上下相连而成,液体可以在管内流动.根、茎、叶都有导管,并且是相通的.一般是从下往上运输水份和无机盐以及溶解在水中的其他物质.
筛管:
植物体韧皮部内运输有机养料的管道,是由许多筒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上下相邻的细胞横壁有许多小孔,叫做筛孔.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
可以双向运输物质,一般运输有机物为主.
拿导管来说,单个的导管细胞,长不过500—1000微米左右(一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连成管子后,一般长约10厘米.长的如枫树的导管,一根可长约2米,白蜡树的可长达10米.由很多导管还可以连成一个更长的管道.组成导管的细胞,两端的细胞壁都已消失,好像竹竿把节打通了的情形一样.由于根内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水分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根压),特别是叶子蒸腾作用的拉力,以及水分子本身的内聚力(即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水在导管里成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水柱,从而把叶和根连接起来.这样就使水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源源不断地沿着导管运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水在导管中上升的速度,最快的为每小时45米,最慢的也可达每小时5米.一般草本植物,由于比较矮小,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在吸入根部后,约隔10—20分钟就能到达叶.而高达几十米、一百多米的大树,它的茎的输水能力就比一般草本植物要大得多了.
至于筛管,虽然也是由很多细胞连接成的,但在它们细胞的连接处并未完全打通,是由一层象米筛一样有很多细孔的“筛板”隔着.另外,筛管细胞是活的,而没有原生质的导管细胞是死的,这也是一个大的区别.有机物质在筛管里运输的速度,每小时大约0.7—1.7米.一般农作物,有机物质由叶运到根部,大约需要30—60分钟,这比水在导管里的运行要慢得多.不过,这种运行的结果也是可观的,如马铃薯、甘薯这些生长在地下的块茎、块根,其本身并不会制造什么食物,它们所以能积累那么多的物质,都是叶子通过筛管不断向下运输的结果.
导管与筛管,它们把根、茎、叶、花、果等各部分,连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管道网,组成了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担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