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一批早期的宇航爱好者在德国成立了宇宙航行协会。不久,他们接受了为一部科幻电影《月里嫦娥》制造一枚真实火箭的任务。但由于缺乏经验,这枚真实的火箭始终未能制造出来,反而是制片商把一枚模型火箭先制造出来了。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为了发射模型火箭,导演弗里茨?兰首创了倒数计时的发射程序。这种计时程序,既符合火箭发射规律和人们习惯,又能清楚地表示火箭发射的准备时间在逐渐减少。
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直到发射前10秒钟,而后是10、9、8……3、2、1,起飞!这种倒数计时,会使人产生准备时间即将完结,发射将要开始的紧迫感觉。
电影成为这种发射模式的先导。之后,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制成第一枚试验火箭,以及40年代初研制“V-2”火箭时,都采用这种倒数计时的发射程序。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和前苏联研制的火箭和导弹,发射时也都采用了这种程序。它把火箭在起飞前的各种动作按时间程序化,既严格又科学,真是“万无一失”。
当前,世界各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飞机的发射,自然就一直沿用这种倒数计时程序了。
为了让大家都有紧迫感和使命感。
火箭发射是很严肃的事情,倒计时可以让参与火箭发射的工作人员能高度紧张的投入到工作中。
设想一下,如果火箭发射的时候是从1数到10,万一有人因为紧张或是其他原因,当数到10了还在想着11,忘了自己该做的事情,那得造成多大的事故啊。
可是倒数就不一样了,数到1谁也不会再想着还有其他的数字了,出错的可能性就非常小,而且倒数的时候,随着数字的减少,大家的情绪会越来越激动,思想也会更加的集中,这种紧迫感能让工作人员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