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五子登科”指的是什么,分别是哪五子?

分别是哪五子?
2025-04-02 14:45: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登科的意思就是指考上了进士,所以古代人说的“五子登科”,是指一家里面有五个儿子中了进士。而这里的一家人指的是窦禹钧,所以五子是他的五个儿子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


他的五个儿子在考取了进士以后,窦仪当了礼部尚书、窦俨做了礼部侍郎、窦侃做了左补阙、窦偁更是左谏议大夫参和政事、窦僖是起居郎。五个儿子在官场还是挺一帆风顺的,而且都比较出色。



其实五子登科的来源民间故事。说的是窦禹钧十分会教育孩子,将他的五个孩子都培养得很优秀,并且前后都考上了进士。这在古代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五子登科”是很好的一种寓意,同时这也被大家当作了吉祥图案,保佑家里的考生也像他们一样争气。



其实一开始古代故事还是另外一个意思,因为窦禹钧一开始虽然很有钱,但是为人不怎么样,也一直没有孩子。当他爹给他托梦以后,他开始日日行善,最终培养出这样五个优秀的孩子。所以大家也用他的故事告诉大家要多做善事才会有好报。



后来慢慢的五子登科就不再仅仅局限于只形容考场上的事了,五子的内涵也随着时代而发生着改变。像在旧官僚上的五子就是形容说话卖关子、开会摆架子、玩乐有点子、做事没法子、每天混日子。而现在比较流行的五子是指妻子、孩子、房子、票子、车子。

回答2:

中国古代,把考上进士叫做登科,有一家五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都功成名就,就叫“五子登科”。
古代“五子登科 ”中“五子”是指窦禹钧的五个儿子。分别是:
1、窦仪:在后晋时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
2、窦俨:后晋进士,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
3、窦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
4、窦偁: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
5、窦僖: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
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回答3:

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

1. 古代典故:寓意高中及第,前途光明

据说在后周时期,有个叫做窦禹钓的人,居于燕山一带,出身于富贵人家,为人十分的嚣张跋扈,常常欺压乡里,直到30岁时,还没有下一代,于是便开始忏悔,后来便开始勤俭节约,日常的收入都用来接济穷人。

于是到了晚年,不仅有了五个儿子,而且个个都考取了科举,窦禹钓更是在82岁时,还坐上了谏议大夫的职位,后来便流传着五子登科的故事,并且逐渐成为了民间俗语,寓意家人对子女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前途似锦。

2. 其他时代的“五子登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或职业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现代的“五子登科”是指孩子,车子,房子,妻子和票子,而官僚的“五子登科”则是卖关子,摆架子,找乐子,混日子,没法子,这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

五子登科是什么生肖

五子登科除了寓意子女考取功名,在民间还衍生出了象征吉祥的传统图案,一般都是生肖鸡或猪,一种图案是一只雄鸡,带领着5只小鸡,带有教化子女的含义。除此之外,还有一只大猪带着5只小猪,则是寓意五子登科,六畜兴旺。

回答4: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长子仪,字可象,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举进士。后汉时,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周时,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北宋时,任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奉命主撰《建隆重订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秋,病逝,宋太祖赠仪右仆射。
次子俨,字望之,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
三子侃,文行并优,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在后周官至起居郎。
四子偁,字曰章,为人刚直不阿。后汉乾祜二年(949年)举进士。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拜为兵部郎中,力主“休兵牧马,以徐图之”,阻拦宋太宗北征,被采纳,授予枢密直学士。后充职左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秋卒。宋太宗亲临吊唁,赠工部尚书。
五子僖,在北宋任左补阕,为官清廉,名扬城内。

回答5:

窦禹钧的儿子窦俨在北宋朝廷当上了礼部侍郎;三子窦侃被后周皇帝封为起居郎;四子窦偁官至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死后被追赠工部尚书;五子窦僖担任左补阕虽然品级不高,而他凭借自己的清正廉洁的得到了美名。在当时,这五人被号为“窦氏五龙”,而后人们赞叹于窦禹钧的教育能力,便将“五子登科”的典故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