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家长的棍棒教育?

2025-03-30 11:14: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棍棒教育,就是棍棒加教育。可以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做父母的不批评不惩罚,那是对孩子的放任和不负责任。但是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棍棒教育变成了只有棍棒,没有教育的惩罚孩子的一种粗暴、野蛮、简单的手段。

家长们忘记了惩罚的最初目的——为了教育孩子,为了帮助他们成长,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而不是现在的伤害孩子,让孩子难堪,让孩子伤得体无完肤,甚至丧命于棍棒之下。父母们在是实施棍棒教育的时候已经完全忘记了孩子的承受力和尊严,忘记了尊重和对孩子的爱。

只有棍棒的家庭教育,不是教育是暴力。许多人或许认为,棍棒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激励作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父母打孩子会给孩子造成身心创伤,会使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产生心理压力,从而造成孩子表现欠佳,认知能力难以得到发挥。

可以说,父母严厉惩罚式的教养方式,往往会造成子女的胆怯、懦弱、退缩、自卑等行为,甚至会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子女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父母严厉惩罚式教养方式也往往会使孩子形成粗暴、野蛮、敌对、蛮横无理、说谎等不良个性特征,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扩展资料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同孩子做协商

家长在忙于生计的同时,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2、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或打一顿。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3、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聊、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4、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回答2:

如何看待中国家长的棍棒教育:

家长和孩子是完全平等的独立生命个体。彼此间接纳和尊重这种独立性,是一切教育的最基础。家长并没有体罚不听话的孩子的权力,否则,当我们老了,孩子一样可以在他们认为我们不够听话的时候对老人进行体罚。对大多数家长,体罚孩子都是情绪冲动之下的行为,事后很多人都会为此感到后悔。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家长要强化和提高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遇事不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而习惯于遇事慢半拍,让自己利用这半拍的时间调整情绪,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回答3:

1、“棍棒教育”无用。
谁都知道打孩子不对,也不好。
但总有很多家长,奉行和提倡着“棍棒教育”,以为只要自己够凶够狠,孩子就会乖乖地听自己讲话。
可是,每当孩子犯了错,有些父母情不自禁地行使起打骂责罚的“特权”,惹得孩子大哭大喊,痛哭流涕,作为父母尽管于心不忍,也只能硬着心肠对其声色俱厉。这样的教育,其实并不能孩子知错认错,反而只是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份苦涩难言的委屈。

如果孩子不学习,家长就打骂,孩子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吗?
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就打骂,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按照家长的意愿去说话做事吗?
如果孩子不努力,家长就打骂,孩子能坚持不懈、百折不回地去追求梦想吗?
显然不能!
既然所谓的“棍棒教育”并不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习惯、性格和追求,那么父母打孩子,除了伤害、淡漠和割裂彼此间的亲子关系,根本就起不到家庭教育本该拥有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我们打孩子,就完全是一厢情愿、毫无意义地对孩子的伤害,而不是教育。

2、“棍棒教育”有害。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处在急剧变化中,虽然趋于成熟,却又充满着迷茫和困惑。
而许多望子成龙的“虎妈狼爸”,相比宠溺娇惯孩子的父母,虽然在表面上更加主动积极,但是在实质上,却走向了“溺爱教育”的另一个极端。动辄喜欢打骂孩子的父母,其性格心理往往是暴躁、急切和不负责任的。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只要孩子乖巧听话,时时事事按照成年人的指示去做,就能够金榜题名、事业有成。
实际上,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鞭打”,从来都不会成为孩子前途和人生的“鞭策”,却很容易成为他们乐观性格和兴趣的“减速带”,使得他们的心里,滋生出无穷无尽的自卑、敏感和叛逆,而曾经秉持着“棍棒教育”观念的父母,往往是事到临头,才感到后悔莫及。

回答4:

如何看待中国家长的棍棒教育?这种教育是对孩子没有好处的,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灵,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应该棍棒教育

回答5:

这种教育会给孩子幼小心灵带来伤害的,形成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