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爆鸡丁”还是“宫保鸡丁”呢?

2025-04-03 06:00: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宫保鸡丁是一道家喻户晓、闻名中外的中国传统名菜,我国的鲁菜、川菜、黔菜中均有收录此菜的烹饪方法,每个地方的原料、做法都有一些差别。

而宫保鸡丁,是起源于鲁菜中的一道家常菜:酱爆鸡丁。

相传,此菜的发明人叫丁宝桢,丁宝桢是清咸丰年间的进士,原籍贵州,曾任山东巡抚、四川省总督。

清朝末年,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来到大明湖畔游玩,逛完大明湖后,已经是中午时分,肚子饿的咕咕直叫。他正在发愁如何安排午餐之时,突然闻到阵阵香气扑鼻而来,顿时口舌生津。于是,他循着浓郁的香味,来到大明湖畔一家饭馆,看到一个山东大汉左手抓着大铁锅,右手拿着炒勺,在熊熊的炉火上炒菜。

丁宝桢十分好奇,凑上去问道:“这是什么菜啊?”山东大汉回答说:“酱爆鸡丁!”丁宝桢就要了一盘,尝了一下,味道醇香浓郁且保有鲜美的口感。

原来,这山东大汉将鸡胸脯肉切丁,然后裹上淀粉,配上花生、花椒,再加上白糖、醋、酱油、葱、姜、蒜等调料,用旺火爆炒而成。炒熟的酱爆鸡丁色泽红亮,鸡丁细嫩,花生米酥脆,咸鲜香辣,让人回味无穷。

丁宝桢回家后,一连数天茶饭不思,满脑子都是酱爆鸡丁。最后,他实在熬不住了,就命人花重金将那个山东大汉请到自己家里做家厨。从此,酱爆鸡丁就成了丁宝桢家里的压轴大菜,它总能赢得宾客们的一致好评。

后来,丁宝桢到四川担任总督,他就将这道酱爆鸡丁带入了四川。和山东的做法不同的是,四川人在加入花椒的同时,又加入了当地的特产辣椒,于是就成了川味版的酱爆鸡丁。

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因此其家厨烹制的酱爆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宫保鸡丁”中的“宫保”,正是由此而来。

回答2:

这道菜的名称叫做宫爆鸡丁,而且这属于一道特别出名的菜品,基本上很多的人都比较喜欢。

回答3:

其实是宫保鸡丁,这道菜起源于清朝的咸丰时期,宫保是清朝的一个官职,创作者是清朝的丁宝桢,他当时就做到了宫保这个位置,所以起名为宫保鸡丁。

回答4:

正确叫法是“宫保鸡丁”,是清朝的宫廷菜,因为“宫保”是清朝的一个虚衔,所以发明这道菜的人就起名为“宫保鸡丁”。

回答5:

应该是宫保鸡丁,因为这道菜是清朝官员丁宝桢发明的,所以才会叫宫保鸡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