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
一是民生最重要,二是生命最可贵。
西晋灭亡的原因:
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1],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八王之乱的背景:
八王之乱的爆发的根本原因要追溯到晋武帝司马炎对藩王的大肆分封之上。
众所周知,晋武帝司马炎当年欺负曹家孤儿寡母,通过禅位的方式夺得了皇位。这其中除了晋武帝司马炎本身的手腕,同样也离不开当时士族阶级的支持。自然,在司马炎取得皇位之后,自然是要回报士族集团。
因此,西晋立国后,很多施政措施都是围绕巩固和发展士族阶级利益而展开,如九品中正制、荫亲属制等等。
不过司马炎既然是士族集团背后的既得利益者,当然也知道士族阶层的庞大,如果不加以限制与制衡,那么迟早有一天会有第二个司马炎出来替代他家族。所以,他便大肆分封藩王,想要借助宗族势力来保住司马家。
不过好像走这条路的最终都没有好结果。刘邦这样做导致了七国之乱,司马炎这样做导致了八王之乱。但和刘家相比,司马家显然更惨,刘家只是出现了动乱,而司马家直接被人灭了,赶到江南去了。
由于各藩王都拥有自己的军队,而且几乎没有人能够限制他们,所以,随着他们一步步做大,一些有野心的人,在晋武帝死后,便开始蠢蠢欲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晋
分封而不节制是会生乱的。
一是民生最重要。在西晋社会连绵不断的动乱中,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四处逃亡,大量人口死于战火或逃难途中。西晋战乱,究竟使多少人死于非命,无法统计。
二是生命最可贵。在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和建立晋政权的过程中,许多士人也遭到杀戮,他们自以为参与政治,可以“治国平天下”,到头来却陷入了权力之争的残酷游戏。《晋书》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士人不断被杀的惨痛教训,人口大量死亡的惨状,使他们渐渐清醒起来。他们意识到,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生命,最舒心的生活是“贵适宜”。他们逐渐认识到“自我”,产生了与所谓“政治”的疏离感。他们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张扬个性,珍爱自我,行为举止,标新立异,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魏晋风度”。在文学史上,这被称为“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