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2024-11-29 02:18: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成都某区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监测中,关于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的问题,前一年教研员在监测试卷题目直接告诉了圆的半径,学生在计算圆的面积的时候正确率在90%以上; 第二年这位教研员将圆的半径数据融入到水波扩散的动态情景中,全区学生在解决圆的面积问题时正确率就不到50%,这说明很多学生缺乏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应用意识是指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同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学和图形有关的问题,是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都指向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这是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首先,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提升专业素养;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生活中现实问题;要多收集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数学应用案例,适时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比如,在简便计算教学中老师会给学生讲数学家高斯9岁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求和的故事,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和尝试;在教学《正比例》时,老师会给学生讲:我能利用阳光、米尺、铅笔等,站在树下就能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们也能做到。这样迅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课后利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高度成正比例”这一知识亲自去测量大树或高楼的高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运用。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前活动、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四)》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会提前跟学生谈话:如果你过年得到了一些压岁钱,暂时不用,你会怎么办?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可能会说到存银行。然后就布置给学生一项作业,到附近银行了解存款的利率和储蓄的相关知识,准备第二天到课堂上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课堂上,学生有了储蓄和利息的经验,在讨论交流中,就能感受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从而自然引出计算利息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再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课后作业,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好平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老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为他们创造条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其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如在教学完百分数的应用及打折的知识后,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六年级一班要举行庆元旦联欢会,需要购买6件鲜橙多饮料,4个商场同品牌的这种饮料都标价为50元一件,同时这几个商场有不同的打折活动,比较一下在哪一购家买最划算?(不考虑远近等其他因素) A商场:一律打六五折; B商场:满100元现金返60元购物券;C商场:买二送一; D商场:满100元返40元现金。学生在分析解决这道题时仿佛体验了在各个商场购物的情景,通过计算比较在这4个商场购买这6件饮料的花费情况或打折情况,得到的结论是到D商场购买最划算。这就跟学生开始的第一印象可能不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面对实际的问题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写数学周记,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把一周所看到的、所遇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情记下来,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数学周记可以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反思,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数学应用成功的案例,可以是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困惑等。教师再定期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的数学周记,做到经验分享,资源共享,不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认识数学的价值,有效地激发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成功感,最终达到培养他们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