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物业管理句服务意识已作为评价物业管理水平高低、物业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物业管理人的重视和关注。为什么? 首先,从物业管理的范畴归属看,物业管理必须树立服务意识。物业管理无论视其性质还是内容,都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的范畴。既然是服务行业,无疑就有一个服务意识问题,这方面,"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些家喻户晓的服务行业的口号和承诺已为服务意识作了很好的诠释。 其次,从业主(住用户)花钱买服务的关系看,物业管理单位及管理人员必须摒弃传统的主雇不分、强制管理的陈旧模式,树立业主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意识。正如顾客花钱买自己满意的物品的道理一样,业主(住用户)缴纳管理服务费聘请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无非是想得到自己所满意的安全方便。整洁舒适的居家或工作环境,作为受聘提供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单位和人员,如果不尊重业主的意志,不能提供给业主满意的服务,那么,人家还花钱请你干什么? 此外,物业行业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现实,更加说明物业管理树立良好服务意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物业管理行业市场的建立和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使谁开发谁管理的模式得以打破,给业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样,那些管理业绩突出、服务意识好。业主满意率高的物业管理公司自然就成为业主选聘的对象,在市场竞争中即会立于不败之地,相反,那些服务意识差、管理不善、业主不满意的物业管理企业就无法在竞争中立足生存,而最终被淘汰
其实我们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别人也是在为我们付出
服务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一、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二、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这是认识程度问题,认识深刻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以公司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风格和精神,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注:服务意识的萌生,通常最早来自于家长的教育。家长越早教育孩子应该尊重别人,礼貌待人,那么孩子就能够越早建立起服务意识。
树立服务意识的意义:
树立服务意识的人,能够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服务别人的基础之上,能够把利己和利他行为有机协调起来,常常表现出 “以别人为中心”的倾向。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首先以别人为中心,服务别人,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服务。
服务意识也是以别人为中心的意识。树立服务意识的人,常常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急别人之所急,想别人之所想;为了别人满意,不惜自我谦让、妥协甚至奉献、牺牲。但这都只是表象,实际上,多为别人付出的人,往往得到的才会更多。这正是聪明人的做法。 缺乏服务意识的人,则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自利的价值倾向,把利己和利他矛盾对立起来。在这些人看来,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从别人那里偷来、抢来或者骗来,否则,别人不会主动为自己付出。实际上,这常常是懒人们的哲学,从本质上说,这违背了人与人之间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规律。这种人越多,社会就越不和谐。
服务意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所谓文明,即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部分。所谓文化,即人的文明化或去动物化。人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即人被文明化的程度高低。换言之,人的文明化程度的高低,即人的社会化程度的高低。由此可见,人的文明程度或文化程度的高低,并非是指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限和学历的高低。
内涵: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会科学院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服务”的解释是“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也有专家给“服务”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服务就是满足别人期望和需求的行动、过程及结果。”前者的解释抓住了“服务”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服务的对象,二是说清了服务本身是一种工作,需要动手动脑地去做;后者的解释则抓住了服务的本质内涵。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是处于一个大的社会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服务。从广义的“服务”来说,我们每天用的电、吃的米不都是电厂工人、农民兄弟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吗?
服务意识必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认识中,只有大家提高了对服务的认识,增强了服务的意识,激发起人在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搞好服务才有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