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
1998年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科技教育司《科教装【1998】06号》“关于下达SS9型客运电力机车设计任务书的通知”文件,以及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合同的要求,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开始在韶山8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研制一种用于牵引时速160公里/小时准高速旅客列车的干线客运用六轴电力机车,研制目的是加大机车功率、提高牵引力,以满足在较大坡度线路上的大编组旅客列车的提速需要 。新机车被定型为韶山9型,代号SS9。
试验
1998年12月26日,首两台韶山9型电力机车(0001、0002)在株洲电力机车厂竣工。在机车各主要部件如主变压器、高压电器柜、低压电器柜、硅整流装置、微机控制装置等均分别完成了型式试验后,两台机车先后分别于1999年1月和3月赴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南段进行运行考核 。在运行考核期间,两台机车主要由京武快车队负责运用,承担京广铁路北京西至武昌(汉口)段的快速旅客列车长交路牵引任务。至1999年7月底,两台机车共完成30万公里的运行考核。1999年7月31日至10月21日,两台机车在北京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铁道试验基地进行了整车型式试验,试验包括机车称重、受电弓、内部及外部过电压、功率因数、谐波、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等方面的试验。
1999年11月1日至11月22日,韶山9型电力机车在郑州铁路局管内的京广铁路郑州至广水区间往返进行动力学评估试验,0001、0002号机车分别担任被试机车及陪试机车,期间机车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90公里/小时。全部的型式试验工作于1999年12月结束,在2000年3月7日通过了铁道部科技成果鉴定。在完成动力学性能试验后,0001号机车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5月间,在北京环行铁道进行的货物列车直线脱轨试验、秦沈客运专线通信信号设备、TMIS车载识别系统试验等多项部级科技试验项目中担任了牵引机车。1999年9月和2000年4月,该台机车又分别两次在陇海铁路郑州至天水区间担当了陇海线提速试验的牵引机车,其最高试验速度达到了150公里/小时。
运用
为了尽快满足哈大铁路全线于2001年8月完成电气化改造后对客运电力机车的需求,株洲电力机车厂于2001年开始批量生产韶山9型电力机车,至2002年5月间共制造了43台(0001~0043),并全部交付沈阳铁路局沈阳机务段运用。直到2007年4月,为满足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需要,部分早期型的韶山9型电力机车转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投入京沪铁路和沪昆铁路使用。这批早期生产的韶山9型机车均采用青绿色的车身涂装,中国的铁路爱好者对其昵称为“青蛙”。 研制
2002年,中国铁道部向株洲电力机车厂下达了《SS9型电力机车改进设计任务书》,要求株洲电力机车厂在早期生产的韶山9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针对首批机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按照“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原则,对机车的设备布置、通风系统、车体钢结构等进行重大设计改进。改进型机车是在原韶山9型电力机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牵引制动特性不变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型的机车设备布置设计平台,主要特点包括:采用独立通风系统、中央贯通走廊、屏柜化设备布置方式、标准化司机室、卧式主变压器、以及流线型车体外观等。中国铁道部并没对改进型机车给予新型号,但中国铁路爱好者普遍称改进型机车为“韶山9G型”或“SS9G”。
运用
首台改进型机车(0044)于2002年6月在株洲电力机车厂落成 。同年,开始批量生产改进型机车,首批机车配属沈阳机务段。2003年4月,北京铁路局北京西机务段、广州铁路集团长沙机务段及广州机务段亦开始配属韶山9型电力机车,在京秦铁路、京广铁路投入运用。2003年10月,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在该线上使用的韶山9型电力机车均加装了TVM430车载超速防护设备。此外,韶山9型电力机车也参与了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的提速牵引试验,为开行点对点直达特快列车作好技术准备。2003年12月,韶山9型电力机车完成了北京至哈尔滨、北京至长沙的长距离不停站牵引试验,试验列车编组19辆,期间最高试验速度达到173.1公里/小时。2004年,韶山9型电力机车被中国铁道部确定为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的主型机车之一,承担其中7对直达旅客列车牵引任务,武昌南机务段开始配属韶山9型机车。2006年,随着京沪铁路、沪昆铁路两条干线的电气化改造先后完工,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济南铁路局济南机务段、南昌铁路局南昌机务段也配属了韶山9型电力机车。
至2006年停产,株洲电力机车厂累计生产了170台韶山9型改进型电力机车(0044~0213) 。改进型机车均采用红白色涂装;其中0045号机车出厂时曾采用蓝白色涂装,并参加了2003年初举行的铁道部新造机车质量展示会,展示会结束后又恢复红白色涂装。韶山9型改进型机车常被中国的铁路爱好者昵称为“烧酒”,源于韶山9型简称为“韶九”,与“烧酒”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