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杀死救时名臣于谦,原因其实就一个字:蠢。
↑明英宗朱祁镇是个很蠢的皇帝↑
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曾经用了很重的笔墨篇幅写了朱祁镇,尤其是夸赞朱祁镇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能够让周围人为之倾倒,佩服。
很多读者听完朱祁镇的故事之后,都觉得此人真是一个好人,只不过很倒霉罢了。然而,纵观整个明朝历史,明英宗可完全谈不上“英”这个词,他不配。
就看诛杀于谦这件事吧。当时于谦的个人威望是没得说的,北京保卫战一战成名,挽救大明江山于水火,可于谦这人,非常廉洁,性格清高,绝不愿意与官场同流合污,他不贪财,不图利,也不求虚名,就是想给国家和老百姓干点事实。
↑于谦完全可以跻身中华文明历史上最顶尖最优秀的人物行列↑
也正因此,在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大明王朝没人掌舵的危难之际,于谦果断支持并且说服郕王朱祁钰登基,安定天下之心。同时,于谦朝堂上强烈主战,声称:“主张南迁的人,应该斩首!京师乃天下之根本,一旦迁都,就会变成第二个南宋了”
他义正言辞,说服了当时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但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投降派官僚。
比如著名的投降派徐有贞,在朝堂上声称夜观星象,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避祸,弄得群臣人心惶惶,于谦上面那句话,直接打脸徐有贞,从此徐有贞成为被大家嘲笑的对象,是胆小鬼,是投降派的代表。
尤其是北京保卫战成功之后,徐有贞更是断了前途。
↑徐有贞是害死于谦的直接凶手↑
但小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能折腾,脸皮厚,徐有贞通过讨好大学士陈循(此人也是主战派,但明显不是于谦那种清廉之人),得以升迁。徐有贞还特意拉拢于谦门人,于谦不知内情,但他还是替徐有贞说话了,奏请景帝朱祁钰让徐有贞担任国子监祭酒。
于谦之所以这么做,绝不是因为他接受了徐有贞的贿赂,而是他打心眼里就不认为徐有贞有多坏,尽管徐有贞提议迁都逃命,但当时情况危急,有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可朱祁钰不干了,他对徐有贞印象深刻,反问于谦:“这家伙就是提议南迁的那个徐有贞吧,不是什么好人!” 朱祁钰的判断是对的,徐有贞真的不是什么好人。
↑朱祁钰一直信任于谦,和于谦的君臣关系相处融洽↑
景泰八年,景帝朱祁钰病重,当时太子已死,而朱祁钰无后,身后事成为最敏感的话题,徐有贞和石亨等人搞了一次政治投机,策划了夺门之变。
那么,于谦呢?夺门之变这一晚,于谦在干什么? 实际上,于谦几乎是第一批得知此事的大臣,当时于谦的儿子于冕跑来告诉于谦明英宗复辟时,于冕吓得语无伦次,于谦并没有做出任何实际行动,而是严厉警告儿子:“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明英宗朱祁镇不知道的是,于谦在朱祁钰病重期间,不断游说让朱祁钰复立沂王朱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