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次债危机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信用链条拉得太长而监管缺失所造成的。这是次债整个运行机制设计上的缺陷,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要负重大责任的。因此,次债本身对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启示意义的。
2 此次次债危机中,对经营高风险次级贷产品陷入破产边缘的机构实施救助有很大的后患,这给新兴金融市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极端负面的样板,对政府在市场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给了一个错误的定位。
3 种种政策组合对房地产的调控可能比股市更加有效,因为大多数老百姓买房还是依赖于商业银行的按揭贷款,而股票投资主要是用自有资金。因此,只要严格把住按揭贷款这一关,房价就能控制得住。
4 我国的外汇储备,不光是中投,包括整个的外汇储备,都应该抓住这一大好的机会入主华尔街,或投资于主流金融机构。这样至少中国可以获得更多的知情权,为未来人民币帐户的完全开放做准备。
次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及相关建议
2005委员会理事 陈兴动 李稻葵 左小蕾 毛大庆
武剑 范剑平
[编者按] 美国次债危机暴发以来,全球几大金融机构纷纷注资救市,这种使全球市场流动性增加的策略,是否会再次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带来全球资产价格的更大的泡沫,中国是否会面对更大的资本流入和升值压力?次债危机骨牌倒塌还在继续,中国如何能够独善其身?根据2005委员会最近一期商界·名家午餐会的讨论,以及几位作者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综合编辑整理了本期简报。
一、次债危机造成的影响分析
次债危机改变了美国过去十几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机制——消费扩张拉动型,次债危机之后消费信用难以扩张,因此,美国经济在次债危机之后,即使能避免严重的衰退,也会进入一个中长期的低增长期,而且可能持续七、八年。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这一轮次债危机最大的受害者,特别是以下三组国家最容易受害。第一组国家是波罗的海的三个国家。第二组国家可能是中欧的三个国家。第三组国家,可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多年财政和外贸赤字,股票市场50%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一旦撤资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可能会超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且,印度的实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都跟中国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国际上流行着一种脱钩理论,认为中国金融开放比较晚,理财比较保守,在整个资产配置中,次债占的比重很小,所以觉得不会对中国有多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内需还是主要的,所以次债虽然可能会对中国的外需有一点影响,但是,中国内需自身的强劲增长可以弥补这方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失。各方面的证据表明,中国现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还继续在扩张。
二、次债危机本身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次债危机的本质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信用链条拉得太长而监管缺失所造成的。这是次债整个运行机制设计上的缺陷——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要负重大责任的。因此,次债本身对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启示意义的。
1、无论金融风险怎样千变万化,最主要的还是信用风险。次债危机中,资产被分拆打包,降低了对信用风险的要求。对于中国的银行,特别是把大量资产放在信贷资产上的银行,不能轻易降低信用资产的标准。
2、要注意金融衍生工具。业内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应该放慢速度。这种观点在当前来讲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的金融创新才刚刚起步,我们的金融产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我们不是要放慢速度,而是要尽快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更能够抵御各类风险的金融工具,不能因噎废食,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对衍生工具加强监控。国内目前是分业进行监管,据估计,中国金融业将会走向一种综合的监管,一种界于统一监管和分业监管之间的监管模式。
3、中国金融业的开放速度,特别是资本项目的开放要格外慎重。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启动,但没有走完,汇率弹性虽然在增加,但基本上还是锁在央行手里面。金融安全和开放速度之间的权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话题。
三、对政府进行金融管理的启示
此次次债危机中,对经营高风险次级贷产品陷入破产边缘的机构实施救助有很大的后患,这给新兴金融市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极端负面的样板,给政府在市场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一个错误的定位。政府对市场参与主体自己制造风险而引发的市场动荡和危机施以援手,给不成熟新兴市场的风险投机行为发放了一个“无风险”的护身符。即然赚了是自己的,赔了有政府埋单,高风险高收益,博弈高风险就成为只赚不赔的买卖。新兴市场内不对社会和整体经济负责任,不顾一切大肆搏杀高风险收益的投机风险行为可能会登峰造极。新兴金融市场将遭遇巨大的道德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市场危机。
四、对中国房地产业管理的启示
在人民币升值尚不到位的前提下,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短期似乎难以抑制,这意味着防范流动性的第一关基本上“弃守”了。目前看来,央行采取的政策是“死守”第二关,即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票据将新增的流动性部分回收;同时,配合以信贷控制的窗口指导,通过降低货币乘数,减少对实体经济和资产市场的冲击。
这些政策组合对房地产的调控可能比股市更加有效,因为大多数老百姓买房还是依赖于商业银行的按揭贷款,而股票投资主要是用自有资金。因此,只要严格把住按揭贷款这一关,房价就能控制得住。另一个抑制房价的有效措施是增加持有住房的成本,即提高利率和税收。如果国内的通货膨胀难以在2008年上半年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央行应持续加息。即使结构性加息政策得以延续(即继续提高存款利率但维持长期贷款利率不变),存贷利差的缩小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按揭贷款业务的吸引力必将有所减弱。
五、建议中国应抓住这个重大的战略机遇
1、次债危机使得西方一些主流金融机构对资本的需求高涨。他们以往对来自于中国的主权财富投资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现在是饥不择食。反过来游说欢迎主权财富基金的进入。那么,我们的外汇储备,不光是中投,包括整个的外汇储备,都应该抓住这一大好的机会入主华尔街,或投资于主流金融机构。这样至少中国可以获得更多的知情权,为未来人民币帐户的完全开放做准备。短期内应该不计投资成本,以控制权为目标去运作。事实上,CIC现在在投资,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制度和人才准备的不足。
2、这次次债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将进入长期低增速增长期,中国经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等,都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巨大。中国要抓住机遇,尽快实现与美国经济的软脱钩,即在未来几年之内,美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而中国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一旦这个格局形成的话,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中国的影响力,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