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害怕史官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得从我国史官设置的历史沿革说起。
时间:最早追溯到奴隶制的夏朝,《吕氏春秋先识篇》记载:夏桀荒淫无道,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进行劝谏,无效,即弃而奔商。这里的太史令终古就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史官。
职责:按《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说白了,史官就是记录国家大事和皇帝言行的官员。它的分类主要有2种:一是记录类,比如起居录,史官们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二是编撰类,比如编撰前朝的历史,人物等。
著名史官: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官就是司马迁,他写的史记,对后世影响极大,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次,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以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们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吧!
关系:帝王和史官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总体来讲:任何一位帝王,都希望名垂青史,留下美名,因此对史官的记载非常在意,甚至斤斤计较;反过来,史官中的大多数都以司马迁为榜样,刚直不阿,秉笔直书,不掩恶,不溢美。
其结果往往是帝王胜,但忠于职责的史官和重史的传统文化也反过来影响了皇帝的言行。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宋太祖的不乐正是这种矛盾的真实体现。
献给备战历史高考的莘莘学子。有用就转起吧!
所以俗话说:皇帝怕史官。这并非虚妄之言。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如此。
有一次,赵匡胤在御花园用弹弓打鸟游戏,正玩得高兴时,突然传来景阳钟急促的响声。景阳钟响,是有急事面奏皇帝的信号。他连忙丢下弹弓,匆匆忙忙整冠束带走入殿堂,岂料那奏折只是一般的例行公事,他顿时气得面孔发青,气愤地说:这种小事急什么?击钟人轻轻说了一句:总比打鸟要紧些。宋太祖听罢,知道这话是针对他的,更是火上加油,大发起龙威,暴跳如雷,一手夺下侍卫手中的黄钺柄撞将过去,恰好打中那击钟人的嘴巴,两颗门牙被打了下来,击钟人强忍着疼痛,弯腰慢慢拣起牙齿,悄悄地放进怀里。
击钟人回答说:小人岂敢告陛下。不过,此事自然会有史官直笔的。
宋太祖冷静地一想,觉得不对头,这件事要是张扬开,被史官载入史书,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于是渐渐消除了怒气,最后还夸奖击钟人说得有理,又送了一笔银子给他镇惊和表示慰问。
然而,这件事还是被记载下来,流传于今。
史官是写历史的,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的历史事件大多是由他们写的.所以虽然皇上金口玉言但是他也怕史官乱写他的事迹,像司马迁得罪了汉武帝,但汉武帝却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净身.可能这就是怕别人说他不是一个明君吧!你要知道社会的舆论压力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