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的诗和歌词是否有文学价值?

2025-04-07 16:56: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他到底是怎样写出这样的词句?他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个字?”在周杰伦模糊不清的演唱之中,竟然隐藏着这样优美的诗句和意境,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认识文山之路”。
用“常被模仿,未被超越”这句滥熟的话来形容方文山,似乎再准确不过了。2000年至今,华语乐坛的“中国风”热潮在《娘子》《东风破》《千里之外》的引领之下一路升温,到《青花瓷》到达了一个顶峰,不单方文山自认这是他最满意的一首中国风词作,甚至有媒体评论:“《青花瓷》究竟是谁的胜利?与其说是周杰伦的,不如说是方文山的。是他,令文字的美超越了偶像的魅力和声线。”
《青花瓷》这样令人惊艳的词作,并不是如神迹般突然降临文山脑海,它也一样经历了先立意,再定题的过程,而第一句被构思出的诗句,竟然是“天青色等烟雨”。方文山的新书《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可算是对他近十年中国风歌词创作的总结。书中收入了《东风破》《菊花台》《发如雪》《青花瓷》等十五首流传甚广的中国风词作,分别讲述了他创作这些歌词时的思考脉络与心得体会,使读者得以窥见这些绝妙好词产生的全过程:如何构思选题;如何选词;不同的用字又会引发出何种不同的意境与心情;该怎么用最少的文字,传递出最大的意义,让最浓厚的情感共鸣,穿透每个人的心。方文山还在其间穿插讲述了自己对历史、文化及感情的看法。
由于对古老中国怀有浓厚情怀,方文山甚至自己制作了一座规模宏大、建制精细的长安城建筑模型,这座长安城是方文山心爱的私家珍藏,耗时近一年的时间花了约5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2.5万)才完成。模型中的一草一木一城一瓦都是他亲手切割加工染色黏贴而成的。这份心血连台湾十三行博物馆都万分佩服,并且力邀这件作品借出展览。方文山谈起这座“唯一一座微型长安城”眼里尽是得意,他称当初是为写《青花瓷》一书突发奇想,虽然是无心插柳,但是长安城模型曝光后大受好评。模型借新书首次向大陆读者展示,上百幅精美图片穿插在他或情意绵绵、或豪气万千、或俏皮洒脱的文字间,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怀旧、优美,又不乏阳刚之气的古典风格。就让我们泡上一杯茶,在氤氲的热气与渐浓的秋意中,在方文山的娓娓讲述里,回忆起这些词作带给我们的最初的感动

回答2:

“他到底是怎样写出这样的词句?他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个字?”在周杰伦模糊不清的演唱之中,竟然隐藏着这样优美的诗句和意境,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认识文山之路”。
用“常被模仿,未被超越”这句滥熟的话来形容方文山,似乎再准确不过了。2000年至今,华语乐坛的“中国风”热潮在《娘子》《东风破》《千里之外》的引领之下一路升温,到《青花瓷》到达了一个顶峰,不单方文山自认这是他最满意的一首中国风词作,甚至有媒体评论:“《青花瓷》究竟是谁的胜利?与其说是周杰伦的,不如说是方文山的。是他,令文字的美超越了偶像的魅力和声线。”
《青花瓷》这样令人惊艳的词作,并不是如神迹般突然降临文山脑海,它也一样经历了先立意,再定题的过程,而第一句被构思出的诗句,竟然是“天青色等烟雨”。方文山的新书《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可算是对他近十年中国风歌词创作的总结。书中收入了《东风破》《菊花台》《发如雪》《青花瓷》等十五首流传甚广的中国风词作,分别讲述了他创作这些歌词时的思考脉络与心得体会,使读者得以窥见这些绝妙好词产生的全过程:如何构思选题;如何选词;不同的用字又会引发出何种不同的意境与心情;该怎么用最少的文字,传递出最大的意义,让最浓厚的情感共鸣,穿透每个人的心。方文山还在其间穿插讲述了自己对历史、文化及感情的看法。
由于对古老中国怀有浓厚情怀,方文山甚至自己制作了一座规模宏大、建制精细的长安城建筑模型,这座长安城是方文山心爱的私家珍藏,耗时近一年的时间花了约5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2.5万)才完成。模型中的一草一木一城一瓦都是他亲手切割加工染色黏贴而成的。这份心血连台湾十三行博物馆都万分佩服,并且力邀这件作品借出展览。方文山谈起这座“唯一一座微型长安城”眼里尽是得意,他称当初是为写《青花瓷》一书突发奇想,虽然是无心插柳,但是长安城模型曝光后大受好评。模型借新书首次向大陆读者展示,上百幅精美图片穿插在他或情意绵绵、或豪气万千、或俏皮洒脱的文字间,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怀旧、优美,又不乏阳刚之气的古典风格。就让我们泡上一杯茶,在氤氲的热气与渐浓的秋意中,在方文山的娓娓讲述里,回忆起这些词作带给我们的最初的感动

我认为他的作品
是具有文学价值的

因为 他的很多东西
是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些古文化的

他在 新浪博客说过
许多人在看过他写的
《兰亭序》歌词 之后
才了解到 什么叫做 兰亭序

对于许多人来说
是一种教材
是对古文化的一种 理解 领悟

他并不是单纯的在拼凑文字
而是有许多的修辞
体现 汉语文化之精髓所在
有助于在语言华丽方面 欠缺的今日
得到 一些应该获得的东西

指语文学性
应该没有什么 特别的标准
因为 他说过
在当今 传播最广的文学作品
就是歌词
所以 他认真的写歌词
就是在 传播一些文学

怎么说呢

我觉得是两种东西:1.谈的上文学的2.和文学有关联的.方文山的东西很娱乐大众,就象ls有人说的那样,追捧的人可能连,诗\词\曲的具体区别都搞不清(好象说的重了点).他的东西我更愿意当作消遣,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文学",浓装艳抹,翘首弄姿,一副**的味道;不过也必须要承认,这不是他的错。试问现在真正喜欢诗歌,懂得诗歌的人又有多少呢?你我不也天天干着帮人写“藏头诗”的并不那么光彩的枪手的营生吗?方文山不过"市场经济文学"也好,你我的“藏头诗”的枪手的营生也好,这也是一种汉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吧。

也许,真的等来这个吧里求诗的很多人,都会鉴别什么是好诗歌,什么是机器搞的烂词的时候,我们再来讨论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学”。

请允许我 逐条批驳:
1:他的歌词很中国风
今日所谓的中国风就可以用什么“kongfu”和“青花瓷”来指代吗?中国强大了可以是这些,弱小时呢?“辫子”(鲁迅说: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东亚病夫”,一样是“中国风”,这些有什么呢?不过是符号而已,持此论者可以作罢。

2:我的印象是:只不过是捡了些宋瓷(宋词)碎片,又用流行(时髦)语法粘补的假古董真摆设!
此论者,有些识见。但岂不闻,宋词亦是拣的唐诗碎片,元曲又是在其后。唐诗规范严整,但不如宋词来的灵活多变。而元曲则更加大胆,走的更远。
这些拾起的碎片,都是宋词,或者是中国古典韵味的常用意向,并不稀奇。所谓买弄,我并不赞成。我看他的词作大部分还算良诚。单论文字本身并无什么过错,只是从整个文学史诗歌演进的方式来看,并没有多大开拓。
所以文学性有,但没有文学价值。

3:谈不上什么文学性,他所谓的才华都是建立在商业利益之上的,只有突出些所谓的人性化才能在商场立足,不过个人来说他真的挺有才华的。目前来说似乎只有突出现实意义的诗才具有文学性,不是吗?

持此论者亦有偏颇:
我有几件事要说:
1:文学爱好者必然知道唐诗宋词,宋词必知柳永。知柳永亦颇闻其生平。他在文学本身演进中有一定作用。其人一生也很坎坷丰富,在复旦版的中国文学史中有一些很精粹的品论。社会的发展会出现这样的人,譬如后来又有了关汉卿。
2:2008年第六期《译文》停刊。
3:纯文学在减少,泛文学在拓展。博客,网络小说大行其道。

所以没什么好奇怪的。我觉得方文山的成功出于个人才情,投资元素得当。商业化运作,在这个年代无可厚非。

4:什么是文学性?
这是提问者所最终关心的,这里我抛砖引玉:
第一:文学第一主情(这种情是热烈浓重的,是可以传递感染他人的。)
朱自清的背影很浓重的温血,而鲁迅的小说和美文则是掩盖下的烈焰喷张。都很感人。他们都是多血质的人。但从长久看来朱的《背影》,《春》,《匆匆》很难与鲁的《草》,《朝花夕拾》比。 有情的文章感染一代人。(这也是为什么周作人的小品很少被人提及的原因,其实那种感情与行文很有味道。)
其二:文学写作无法脱离思考,文学本身乃是假定听者的一种理性叙述活动,所以,富有无法回避的“哲思”。 多思的文字启迪一个世纪。
文字、语言是哲学的一部分。
这是我的看法:方文山的歌词,翻故纸堆,情有所感,不类流行,仿佛昙花一现,本是何足道哉,奈何众人都要赏玩一番。

看见反驳,回复如下:
1:就事论事,不必乱立靶子。
2:文学性,这是一个概念,光怪陆离也好,模棱两可也罢,但和文学价值还是有区别的。
价值论就是有用论,人类全部的基础在于可持续演进。文学不过是这个道路上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她也会消失,至少是在变化。
比如文学一直和出版业联系在一起,(历史上有个“江湖诗派”)当今世界文学不过是话语权的争夺,想想诸位与在下在这里讨论这些,不正是网络时代的大环境吗?如果我们的讨论足够清晰,晓畅,人员又多,我看都可以编辑一个小出版物。
所以方文山的“诗歌”不过是因为有快捷的大众流行,他占领了。但不得不承认占领的姿态巧妙。

难道不是么
这只是一点小小的个人意见
供楼主参考
呵呵

回答3:

怎么说呢

我觉得是两种东西:1.谈的上文学的2.和文学有关联的.方文山的东西很娱乐大众,就象ls有人说的那样,追捧的人可能连,诗\词\曲的具体区别都搞不清(好象说的重了点).他的东西我更愿意当作消遣,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文学",浓装艳抹,翘首弄姿,一副**的味道;不过也必须要承认,这不是他的错。试问现在真正喜欢诗歌,懂得诗歌的人又有多少呢?你我不也天天干着帮人写“藏头诗”的并不那么光彩的枪手的营生吗?方文山不过"市场经济文学"也好,你我的“藏头诗”的枪手的营生也好,这也是一种汉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吧。

也许,真的等来这个吧里求诗的很多人,都会鉴别什么是好诗歌,什么是机器搞的烂词的时候,我们再来讨论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学”。

回答4:

还不错,虽然不是正规的古诗词,确实有古典的感觉。我认为这说明他应该是喜欢古诗词,而且真要写古诗词的话,至少是高手级的。

很多东西都算文学,一个人写一篇文章就是文学,只不过有价值的东西很少。我认为他对古诗词是有些研究的,才能写出那种有古典感觉的歌词,毕竟他不能纯用古诗词来作歌词,那样的话今人也没法唱。所以我觉得把古诗词变成歌词形式唱出来,也是发扬古典文化的一种形式。

我不是粉丝,我是一个古诗词爱好者,也写过一些诗词,觉得要写出那样的东西,还是要先学好了古诗词才行的。我虽然还是想写正规的古诗词,但是觉得古典的歌词也不错。

他的歌词不是简单的堆砌词藻,你如果看见一些自以为会写古诗的人写的东西,比较起来,方文山比那些自以为在写古诗的人写的倒精彩得多。

回答5:

当然算文学了! 不过有些词句的确是为了押韵硬拼凑起来的。
不过这点也不会影响他的文学地位。 诗中有电影,电影中有诗。
与唐朝的王维有一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