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从1884年开始,采用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和半自由枪机式等自动原理的自动武器陆续被发明。同这些单管自动武器相比,加特林转管机枪的优势不复存在,缺点却更加明显。当1903年理查德·乔丹·加特林的漫长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多管手摇式转管机枪已基本消失。世界上大部分军队转而使用自动武器,如管退式马克沁机枪,导气式勃朗宁机枪和哈其开斯机枪。许多加特林机枪被当作废铜烂铁,彻底销毁,另一些则湮没在积满灰尘的仓库中,或被发掘利用在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中进行展览。这个原因很简单,一是加特林机枪操作需要4个人,而马克沁机枪只需要1个人便可以完成。二是射速,虽然每分钟200——400发已经很快,但是其他机枪例如马克沁机枪,射速可达每分钟600发。三是万一在战斗中卡壳,处理起来十分困难,而其他机枪在这方面完善的很好。
到了现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空军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机炮。60年代后的加特林机枪和机炮,无非是把当时枪管旋转的动力来源,由手动改为电动或者依靠后坐力来驱动枪管旋转。前者成为外能源(美国使用的加特林机炮喜欢使用),后者为内能源(苏联喜欢用)。网上总是流传着另一种被称为“加特林机枪”的六管机枪,实际上那是美军的m134速射机枪,和加特林机枪没有直接的联系。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种拓展。
创造历程
一战前手摇加特林就被淘汰了,另外其实自动机枪同样需要4-6人的小组,马克沁最多的我听说要10个人... 加特林再次出现就是电动马达取代了手摇,已经是越战前后了...之后多用于航炮等不追求精度但要求射速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