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遍电影一遍剧本还是觉得好好(无事生非)影评

2025-03-26 22:27: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经常出现角色身份或心理的伪装或错位,这种戏剧性的误解似乎是家常便饭,比如《仲夏夜之梦》里魔水的作用,《威尼斯商人》中善意的伪装等等。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发现”与“突转”理论,被公认为是最富有戏剧性的编剧技巧:突转,指剧情向相反方向的突然变化,即逆境与顺境的转化,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

较为明显的一个就是《无事生非》了吧,名字取得也很贴这部剧,Benedick和Beatrice,从名字看就是一对,Beatrice意思是保佑他人的人,Benedick意为被保佑。他们互相被对方吸引却表现得水火不容,最后在误以为对方先爱上自己的情况下才走到了一起,从仇人到爱人。而另一对情侣,Hero和Claudio也经历了由爱到误解再到爱的转变,甚至Hero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

Amy Acker讲过这部电影是Joss Whedon在拍摄完《复仇者联盟》的假期里弄出来的,尾灯本来要去意大利度假,结果他妻子说为什么不乘这个时间拍部电影呢?尾灯本身也是莎士比亚迷,于是就又拿假期偷偷来工作了,不过这个工作是满足个人愿望的。主角Alexis Denisof、Amy Acker、Nathan Fillion都是来自《Angle》、《Firefly》的旧将,这次合作也是老朋友聚会,当然不能漏了神盾局局长 Clark Gregg。因为尾灯要忙《复仇者联盟》的剪辑,演员们就自己在尾灯家里排练,基本上就是用话剧的方式来表演,差不多就是剧中那种喝着小酒轻松愉悦的状态,最后只用了十二天就完成,所以大部分镜头都是一遍过的。Amy Acker大学戏剧系毕业后在莎士比亚剧团里工作过,曾饰演过稚嫩的Hero,时光荏苒,少女也进阶成为更有魅力的Beatrice。Amy Acker最早能得到在《Angle》里那个让她一举成名的角色也和莎士比亚有很大关联,当时她去尾灯家参加剧本读书会,刚好讨论的是莎士比亚,而她曾经的工作经历这个时候起了作用,帮助她成功引起了尾灯的注意,最后获得了Freud这个角色。Alexis Deniso也是个很有想法的演员,和这样的演员在一起合作,就算只拍一部戏也会其乐无穷,因为他永远会有新的想法和理解,一部戏也可以有一百种样子。让Amy和Alexis在一起,满足了多少《Angle》影迷的夙愿啊。

我个人是超爱这种调调,黑白摄影,极简主义,原版的对白,现代的演出,演员选得也很有爱,配的爵士乐更是讨喜。比莱昂纳多那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有腔调多了,多了份英式的古典气息。最后只能再拜倒在莎士比亚大神脚下,就是他的剧本太好了,这样不怎么改就放现代来演还是这么出彩,随便看都有那么多精彩的句子。

好后悔怎么2013的上海电影节没注意到这个片子,不然就可以大屏幕看了,以及后悔为什么当初看了一集POI就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