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最优秀的小品,都是在春晚这个舞台上完成的。而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甚至以后也很难被超越的,只有《卖拐》。
在艺术上,这是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铁三角黄金时期。再加上金牌编剧何庆魁的剧本,使得这个小品几乎是完美无瑕。
而这部小品,更为我们带来太多的流行语,如“要啥自行车”,“没病走两步”,“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等。从来没有一个小品,能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一、切入视角的变化,使小品表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奇效
小品中的三个人,人设分别是“乡村人精”,“家庭妇女”和“失意厨师”。演员把自己的位置摆在了观众平视的角度,甚至是低于观众的角度。
批评家可以说,他们是又在嘲笑残疾人,其实在表演上,演员完全是在自嘲。虽然江湖传言,“过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但是在小品的表演上,赵本山做得足够认真。
演员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带来的好处就是,观众在看小品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他们可以纵情地去笑话别人。
这是一个观众心理问题。观众们愿意或者是需要看到舞台上的人,比自己还要蠢。借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以应付未知的生活压力。
而很多其他小品,演员把自己的位置摆得比较高,一付指点江山的模样。观众在笑的时候,随时都要加小心。
那孙子是不是在嘲笑我的工资低,是不是嘲笑我不上进,是不是嘲笑我老婆又和隔壁老王眉来眼去的?当观众确认你不是在嘲笑他自己的时候,小品也差不多结束了。
而赵本山这种自嘲的表演方式,其实就是一个最经济实惠的办法。在很多相声和二人转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表演方式。只是在春晚的舞台上,这种表演并不太多。
比如他后来表演的《火炬手》,又重新回到“耍聪明,抖机灵”的玩法,看着让人实在难过。
二、浓郁的东北风,保证了小品在“笑果”上,能够做到无人能及
东北二人转,类似于武术中的实战打法。他没有太多的花架子,而是直接下狠手。因为在剧场里表演,舞台上不能冷场,因此,就需要笑料充足,包袱密集。
小品优于相声的一点就是在翻包袱的时候,不需要铺平垫稳,因为,小品中的人物是自带人设的,不需要演员再介绍。因此,体现在《卖拐》中的笑料特点,就是皮薄馅大。
这个小品的架构,就是一个骗人,一个帮腔,一个被骗。虽然被骗的损失并不大,但小品把赵本山骗人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观众事先知道了骗子的意图,因此上,只要范伟稍微一上套,就是一个爆笑的情节。
作为“乡村人精”的赵本山,就是利用范伟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直接用“强词夺理”式的骗术,就能搞定了。而最让观众爆笑的,是范伟最后阶段,一连串的“送货上门”式的受骗情形。
单独这些语言,并不可笑。但是按照情节脉络走下来,这些简单的语言,都是一个爆笑点。
《卖拐》的故事,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整个构架上,足够可笑,那么再加上演员倾力表演,才形成这样一个爆笑的小品。
所以,我说《卖拐》是一个很难被超越的小品,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我认为是《卖拐》这一部作品,因为这一部作品十分的搞笑好玩,还十分的有乐趣,故事内容也很吸引人。我认为是无法超越的。
因为赵本山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刚好是一个好时候,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的流量综艺,很多嗯娱乐的消遣就是小品相声评戏,加上每年都参加春晚,知名度很高。
《昨天今天明天》这是春晚上白云黑土系列小品的第一个作品,本山老师的诙谐幽默,至今是人们,记忆最深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