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主和廖尚果的关系?

青主和廖尚果的关系?
2024-12-03 12:51: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著名音乐美学家作曲家青主(原名廖尚果,1893~1959)
1893年农历4月26日,廖尚果先生出生于惠州府城秀水湖畔。廖宅早在康熙年间,已为廖贞而挂上“进士第”的扁额。此扁额直到抗战前仍挂在廖宅门墙上,抗战期间才被日寇飞机炸毁。廖氏家族在清代原为封建士大夫或官僚、地主,随着时代演变,在鸦片战争(1840~1842)后已逐步转变为以商业资本经营为主。父亲廖计百(1873~1942)一直以教书为业,藏书中有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青主是我国近代着名的音乐美学家和作曲家,他的原名叫廖尚果,而青主是他从事音乐工作六年中所使用的名字。 1893年6月,青主出生在广东惠阳,从小就喜欢音乐的他,在清政府设立的军事学校陆军小学堂读书时,每逢整队游行,他总是吹着"洋号",走在队伍的前头。他不但喜欢音乐,还喜欢文学,而且也热衷于政治。记得在他18岁那年,曾亲手枪毙了潮州一个姓陈的知府,因而获得一块"革命军功"的奖牌。
1912年,他以中华民国功臣的资格,以优异的成绩赴德国留学。他在德国度过了十一个年头后回到了祖国,又投入了国民革命的洪流之中,并且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的秘书。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青主被国民党通辑,为了生活,他逃离了广州,隐姓埋名。并悄悄地找到了曾经留德时的老同学,上海国立音专的校长肖友梅。肖友梅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鬼还是人?"原来广州起义时,青主所在的第四军政治部的确有不少人在国民党反动军队反扑广州时惨遭杀害,报纸上也报导了青主被捕的消息,老同学们也都以为他牺牲了。现在突然出现,怎不使肖友梅又惊又喜呢 在肖友梅的帮助和掩护下,他改名换姓叫了青主,从此他远离政治,而专心于音乐事业。并留在了上海音专,主编校刊《乐艺》。
很热衷于政治的青主,在被通辑中搞不了政治,只得躲在这块所谓的避风港中搞音乐。就这样他为《乐艺》这本杂志写了许多文章 歌曲和诗歌。《我住长江头》这首歌就是他为了寄托对老战友的怀念而创作的,同时也是心头积郁的恨的尽情发泄。他除了歌曲创作外,就是他的两本美学专蓍了,一本是《乐话》,一本是《音乐通论》。在这两本书中,他提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音乐美学问题,这两本专着使他成为我国近代研究音乐美学的第一人。同时也涤讪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青主的后半生虽然关心政治,也愿投身政治,但始终没有机会。于是他就到各大学教德文而终其一生。

代表作《乐话》,是一本音乐美学论着,着于1925年。作者以书信、谈话的方式,论述了什么是音乐、音乐的特征、要素 作曲等问题。作者根据当时西欧"表现派"理论家赫尔曼・倍尔的理论,提出了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即"灵魂的语言")等现象。同时还引述了其他一些西洋音乐家、哲学家的美学言论。是我国较早介绍西洋音乐美学思想的着作。

回答2:

青主就是廖尚果,青主是廖尚果的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