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国时期,哪个国家更强大,蜀国能赢吗?这个问题在三国时期来说,基本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来衡量,这三者之间一者处于绝对地位,另两个则为关键的辅助条件。
其一、经济基础与战争潜力
在三国时代,经济基础与战争潜力最为直观的数据就是户数或者说人口数,当然,这是基于固有的耕地数量上来说的,就三国来说,曹魏中原地区、蜀汉成都周围平原地区、东吴长江下游地区作为耕地面积来说,曹魏面积最大,蜀汉产量最高。
所以,本文我们主要比较一下人口数量,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其实是存在很大的争议的,这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东汉末年的人口总数,可是遗憾的是,东汉末年最后一次大规模人口统计,只是在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当时全国有户数10067796,男女口56486856,此时,大汉尚且有五千六百万人口。
此后,就算是距离黄巾乱起,还有着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又加之汉末的北方战乱,整个北方地区的人口数迅速锐减,很难进行确切的统计。
《三国志》中,对于蜀汉景耀元年(公元263年)刘禅投降时的户数有着记载,是为二十八万户,男女口九十四万人。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后,在《三国志》中吴国的户数人口数为五十二万三千户、二百三十万人。
而当时,根据《晋书》的记载,全国共计有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户,人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人,可以说,很是精确了。
以此推算,当时西晋领有的原曹魏人口数量为户数一百六十五万六千八百四十户,男女口为一千二百九十二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人。
可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曹魏灭掉蜀汉后,总计才又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人口数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而仅仅十五年后,以曹魏人口基数为基础的西晋,怎么可能直接翻了两翻,成为一千二百多万人呢?
所以说,在这里就不得不考察豪强部族的隐藏户口数,也就是说,三国时期统计的人口数,一定是比实际人口数要小,而西晋初年统计的人口数,也很有可能有所夸大。
但总之,根据《三国志》、《晋书》、《通典》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刘备章武元年(公元223年),刘备所领有的官方人口为九十万人,曹魏领有的官方人口为四百四十三万两千八百八十一人,东吴领有的人口约二百余万人,这样的人口基数下,很显然,曹魏的战争潜力最为巨大,所以,单纯从这方面来看,蜀国不能赢,曹魏的得胜几率最大。
其二、三方军队的战斗力
在曹孙刘三方中,曹魏的军事实力最为强大,在曹操曹丕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曹魏的常备军维持在四十万上下,分东线五万人上下,中线五万人上下,西线汉中五万人上下、长安五万人上下,加上洛阳、许昌、邺城以及北部边郡的防备力量等。
而刘备集团据保守估计,截止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其所部常备军至少十三四万人,最大战争动员潜力为二十万人上下,而东吴在孙权时代动员兵员总数,当为二十万人上下,所以,刘备与孙权的联合实力方才与曹操持平,形成军事均势。
蜀国不能,魏国才是最强的。因为无论在哪一方面蜀国和吴国两国相比魏国来说都要差上许多。
我觉得还是魏国比较强大,毕竟魏国当时继承了汉朝的遗产,兵马强壮,蜀国也是赢不了了,否则也不会被灭了
魏国最强大,中原大地,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实力最强。蜀国不能赢,因为国土面积小,又多山地,土地平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