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特点:
在中卫和前场进攻组合的搭配之上,如今克林斯曼的调度显然是令德国人最为诟病的了。在世界杯前夕净吞意大利4弹显然让东道主的面子大大受损,究竟该如何挽回败局,我们先从德国4-1大胜美国的比赛谈起,探求一下德国佬现在的战术特点。
对美国一战,克林斯曼排出了一个少见的5中场组合来与对手周旋,这其中多半就有通过加强中场拼抢,争夺控制权来避免此前在佛罗伦萨的惨败。实际上这样一套阵容对于克氏过往常用的4-4-2只不过是作了局部小范围的微调。能在左路控球的波多尔斯基向斜后方扯动,巴拉克的位置稍向前顶打半个前腰,同时和克洛泽做一些换卫穿插,阿萨莫阿则类似一个右边锋的打法,主要起策应支援进攻火力的作用。所谓的双后腰由于比赛中克氏让老将施奈德到右路打一些穿切配合,防守中巴拉克拉回来补位的思路非常清晰,因此这套4-5-1,仍不失为克林斯曼耍个手腕来堵住他人嘴巴的小花招。其真正的用意十分明显,希望利用在两套不同风格的进攻体系的轮转之中制造杀机,让对手防不胜防。
然而克氏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变招由于队员执行其战术意图不坚决而变成了昏招。在这套4-5-1体系之中,波多尔斯基和阿萨莫阿两个人的穿插跑动决定着球队进攻的发展方向。结果上半时比赛里前者因经验方面的不足和对主教练战术意图的误解而表现糟糕,而后者则完全游离到了右边锋的位置上,等着队友喂球,少了2个进攻点的德国队,跟少打了2个人没有太大的分别。
用施魏因斯泰格换下同是他信任的波多尔斯基,对于克氏来说也是无奈之举。前者上场后场面上德国立即占有了绝对优势,与其在中场同巴拉克熟悉的位置感和与身后的拉姆形成犀利的套边传切配合是分不开的。波多尔斯基上半时还在寻找自己打中锋时的感觉,边路进攻压制了拉姆的插上,中路又把克洛泽向后挤,德国队进攻效率不低但倒说不过去了。
代斯勒的缺阵让德国队在前场的用兵多了一层变数,事实上克氏在4-4-2和4-5-1之间轮转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稍加点时日对战术作风严谨,讲球纪律的德国球员来说,深刻领会并执行主教练的意图并不难。如果在对阵意大利的比赛中早些演练类似的阵容,相信还有很大的可比性,不至于输得一塌糊涂,而在具体的几个攻击手的位置上,无论是小施还是小波,强化其在左路的拿球扯动为队友制造战机,同时右路的阿萨莫拉或库兰伊向内切,克洛泽稍向右后方偏移,巴拉克前插形成合围之势,对于扯开对手的空档来说是一个可行之术。
克氏在对意大利的比赛中显然没能很好的利用支援,里皮的3后腰体系和2个直上直下的边路走廊对任何一支打2个传统边前卫的球队来说都有很大的防守压力,如果这个时候靠左路的小波或小施多拿球多有效地组织一下进攻的话,再有博洛夫斯基也可以替换掉施奈德打一个灵活一点位置偏左的后腰,加强这一路的进攻,多从肋部打一些45度角左右的传中或直塞球,对于高空防守处于劣势的意大利人来说,显然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这套4-5-1的进攻火力偏重于2个边,真正的精髓则在于3个中路的球员。打防守型出身的巴拉克位置感相当不错,防守补位的意识很强;无论博洛夫斯基还是施奈德横向扯动拿球助攻的意识都很强,多半有点象过去西德传统的自由人;唯一的变数在于防守任务很重的那个站桩型中前卫的位置上,右前卫出身的弗林斯很有激情偏好助攻易丢位置,恩斯特速度太慢能力不济,凯尔的能力又显然被高估,如果仍不打算召入鲍曼的话,克氏是否该考虑把33岁的老哈曼找回来补一下这个缺,如果这个位置被打穿,整个德国队的攻防体系很容易陷入瘫痪。
最后谈一下中卫的问题。德国人才匮乏足球走向没落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现实,这一点从中卫位置与英格兰的对比上便很容易得到肯定的答案。在莽撞地将经验丰富的老将沃恩斯开除出队后,这个位置上,克氏信赖的只剩下了胡特,默特萨克和梅策尔德3名大个子中卫。有些名帅拥有一副好牌未必打得漂亮,在选择球员上既然已经有先天的劣势,克氏大可不必理会这个位置的质疑。如何做好战术特点上的微调,是德国人提高防守质量的关键。在切尔西穆里尼奥总是利用胡特的身高优势加强进攻,在实际比赛中将他的位置稍做前提,同另一个搭档及后腰形成犄角之势,而且利用前场的自由人加以保护,日耳曼战车还是很容易打造出一条钢铁防线。
阿根廷的特点
老外主持节目,都喜欢把一些进球之前的球员跑位都圈出来,然后说明每个队员这时候所表现的作用和形势。这场比赛他们也如此: 他们把英格兰的跑位进行了回放,并同阿根廷之间进行了比较。主要是对比分析了对阵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时的英格兰和刚才对阵塞黑队的阿根廷。英格兰队在比赛中,当后场球员拿球,寻找中场过渡时,此时的杰拉德、兰帕德、贝克汉姆等人的站位都极不合理,这样就需要中场球员先停球再过渡, 进攻速度直接变得缓慢,这一缓慢还直接影响到速度型前锋欧文,使欧文丧失了突破的空间。反观阿根廷队,在塞黑队员的身后,一定有一名阿根廷的进攻队员,这样由守转攻时,总是会有一到两个阿根廷队员嵌入对方的防线,而且接应队员的跑位是主动,他们不是背身拿球而是侧身拿球,这样一来在进攻速度上比需要转身的塞黑防守球员又要快一些。所以演播室里的前英格兰队主力前锋伊恩·赖特和道森对通过集体快速配合通过坎比亚索打入的进球赞叹不已。
(附带想问一句,坛子里有人看球的时候喜欢这样慢放或者反复重放来总结队员跑位接球以及战术规划么?)
在半场3:0的时候他们的看法就是,如果英格兰碰阿根廷会很危险。赛后他们一致认为,没有人想成为阿根廷的对手。
道森在演播室里充满了对阿根廷的钦佩,“这不是天才球员的问题,而是训练的问题。本届英格兰队的天才球员不少,可是就打不出这样赏心悦目的进攻足球。阿根廷队员轻轻松松的就在上半场3∶0了,世界杯在他们的脚下显得如此轻松。”
具体而言,阿根廷用主动接球和侧身跑位给世界杯上的大牌球队上课,到目前为止,巴西队靠的是卡卡的个人能力,法国队忘记了怎样保持球,荷兰利用了鲁本的速度,只有西班牙和阿根廷打的是侧身进攻。本场比赛的塞黑队在进攻中比较多的是迎面拿球,这样就丧失了隐蔽性,在对方禁区里,塞黑的前锋更多的是背身拿球。这样的进攻对阿根廷来说基本上没有威胁。
道森在评论本场比赛时,用看台上的球王马拉多纳来做注脚:20年前,马拉多纳用一个手球和一个连过五人教育了英格兰队,今天他又回来了,阿根廷队队员的表现充分说明了速度、技巧和时机的掌控对于现代足球是多么重要。
巴西人的看法是, 阿根廷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快速传接球来控制比赛节奏,并且擅长迅速转移调动对手,使对手最终体力耗尽。而这两点正是现在这支巴西队所欠缺的。如果巴西队也能像阿根廷队一样控制比赛节奏,巴西队肯定能够夺取世界杯冠军。这场比赛,阿根廷队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他们不再单单依靠里克尔梅一个人。文章还特别强调了阿根廷队用小将梅西替换下马克西·罗德里格斯之后,仍然表现出强大的攻击力和进攻效率,这位小将15分钟的表现证明了赛前人们对他的期望。他们认为,阿根廷队在比赛中,根本就没有给塞黑队任何可乘之机:“阿根廷队完全控制了比赛节奏。”,“阿根廷队极具威胁,他们的进攻点无处不在,简直就是一个武器库。”
巴西人强调:阿根廷队能够实施对塞黑队的“大屠杀”,与主教练佩克尔曼强调进攻的战术不无关系。事实上,这场大胜证明了佩克尔曼的进攻战术是阿根廷队目前的最好选择,这种强调进攻的战术让阿根廷队提前拿到了确保小组出线的6分.
荷兰是全攻全守打法的嫡祖,
德国的技术特点是比较强硬的,
主要依靠他们强壮的身体,
脚下技术略显粗糙,
不过今年这支德国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阿根廷则是典型的技术见长的球队,
南美打法的代表,
脚发细腻,
个人技术和整体优势突出,
不足之处就在于身高和力量反面,
32支队伍里出在中下。
这两队都不属全攻全守。
我更看好德国。
具体的就不说了,总的来说,阿根廷是以技术踢球.用句俗语就是"以巧破力"
.德国则是以硬朗的打法为主,也就是"以力破巧"二者风格相反,就看谁更厉害了.所以今晚的球很精彩
德国队向来以永不服输的硬朗作风和简洁实用的技术特点著称
阿根廷的足球风格细腻流畅,争强好胜,战术谋略丰富多彩
两支球队并不是纯粹的全攻全守
实际上,现在主流的球队都吸收了全攻全守的优点,但与当初荷兰的纯粹全攻全守又大不相同
德国是典型的东欧打法,很强硬,靠身体比较多
阿根廷是技术流的,讲究配合,传球
本人比较欣赏阿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