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入夜的风阵阵,响动在这长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注释:
1、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
2、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
3、看取:犹看,“取”作助词,无义。
4、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出自北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为: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
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入夜的风阵阵,响动在这长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发愁,月色澄明,却多被云遮挡。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我一同欣赏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着酒盏,神色凄然,望向北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
关于创作时间大致有如下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作于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的儋州,认为作者抒发的是兄弟之情。二是作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的黄州,即苏轼谪黄第二年。
思想主题:
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