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路线和取得的科技进步

2024-11-30 11:29: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鉴于前人的调查研究工作中未将中生界列为重点目标,存在技术方法单一,深水深层地震资料模糊不清,中生界在海域分布范围不明,海陆中生界对比研究不够,区域地质背景下对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研究不够,对中生界石油地质条件并没有作全面评价预测等不足,本项目确定以海域中生界分布和油气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为主攻目标,以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及重磁资料处理等勘探方法的技术进步为依托,按照海上地球物理区域调查、陆地地质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原则,从区域到局部、由陆及海,以地质构造特征研究为基础,以地层分布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为目标的研究思路;聚焦研究方向,开展了重点海域地球物理区域调查→陆地地质考察→由陆及海、海陆对比→中生代区域构造背景框架→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中生界分布→沉积充填→残留特征→烃源岩条件→油气资源前景→战略选区研究。通过4年的努力,完成了上述工作系列,取得了5大方面的科技进步及科技成果。

1.海域中生界地震探测技术攻关试验取得初步成效,获得了适合于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勘查的地震采集方法和地震资料关键处理技术流程及参数,明显提高了地震剖面的反射品质

调查研究区域跨越陆架、陆坡及深海,海底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获取中深层反射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针对南海北部海底崎岖、火成岩、新生界厚度变化大、高速屏蔽层、地层横向速度变化、海底和新生界底两个强多次波源等主要影响因素造成各种干扰波、多次波干扰严重及中生界地震反射信噪比低等关键问题,在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方面开展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攻关试验。

在地震资料采集方面,通过对南海北部历年来地震采集参数组合与地震剖面效果关系对比分析,在理论计算和试验采集基础上,总结出适宜于南海北部海域的中生界地震采集技术和参数组合,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了针对中生界的地震采集技术,获得了资料品质改善的地震反射资料。

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通过在多域自适应噪音压制技术、基于波动方程的SRME和基于LIFT思想的组合滤波技术、分频能量衰减法消除多次波技术、低信噪比情况下基于相位和振幅的速度分析以获得相对可靠速度技术以及复杂构造偏移成像技术等方面的攻关试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剖面成像精度,获得了针对南海北部中生界的关键处理技术方法及处理流程和参数,得到了反射能量较强、信噪比较高的地震剖面,为南海北部中生界分布特征及油气资源前景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保证。

2.通过对华南陆区中生界地质考察及围区地层与沉积特征类比分析,为海陆对比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粤东、粤中南、闽西南地区中生界典型露头剖面的地质考察,在系统采样、测试、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华南陆区中生代地层沉积序列,探讨了陆区中生界分布特征与油气地质条件,进一步奠定了南海北部中生界分布和油气地质条件海陆对比研究的基础。

3.加强区域地质研究,综合利用南海及其围区调查研究结果,从地质演化阶段论和板块构造活动论观点深入探讨了该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形成演化过程,为研究南海北部中生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发育模式提供了区域地质背景依据

南海位于华夏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西太平洋构造域的重叠区域,这三大构造域所形成的构造格局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南海北部中生界的发育特征。西太平洋构造域因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变化而呈现不同性质的大陆边缘,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的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剪切(转换)大陆边缘阶段,晚白垩世—中始新世斜向俯冲大陆边缘阶段。这3个阶段的沉积作用奠定了南海东北部中生代的3个成盆期或构造层。

4.海陆对比建立了南海北部海域的中生代沉积充填序列,初步查明了海域中生界分布范围及南海东北部广泛发育的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海相沉积地层及白圣纪陆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的最大残留厚度超过8000m,进一步拓宽了南海北部海域油气勘探范围

在重磁异常对应方法分析初步推断中生界分布范围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进一步确定其分布范围,从北至南中生界主要残留于韩江、潮汕和笔架3个中生代沉积拗陷中,其中的沉积岩及沉积岩夹火山岩残留分布面积超过6×104km2,是寻找中生界油气资源最有利的地区,极大地扩展了中生界勘探范围。

南海北部晚三叠世以来的沉积发育齐全,主要充填了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的海相沉积地层,以及白垩纪的陆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最大残留厚度超过8000m。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潮汕拗陷是最主要的沉积中心。

5.通过由陆及海综合评价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认为海域具有相对陆地更好的成烃环境,晚三叠世—侏罗纪的大部分层系发育中—好烃源岩,为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新层系油气资源战略目标选区奠定了基础

在系统的陆地地质考察和采样测试的基础上,对华南陆区广泛分布的中生界露头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的分析与评价表明,上三叠统小水组、下侏罗统蓝塘群烃源岩品质良好,厚度巨大,岩性主要为泥岩、炭质泥岩和煤线,TOC分别为1.17%~5.43%和1.36%~10.37%,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为海域中生界分布及油气资源前景对比分析提供了依据。

利用钻井、地震及陆区露头对中生代盆地原型进行了恢复,初步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模式及油气地质条件。海陆对比研究进一步表明,南海东北部广泛分布有厚度巨大的中生代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具备了形成良好油气地质条件的物质基础。海域具有相对陆地更好的成烃环境,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中的大部分层系发育有中—好烃源岩,侏罗纪—白垩纪具备形成良好储层的有利沉积相带,大型褶皱、断块等构造圈闭发育,展示出中生界这一新层系的良好油气勘探前景,为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奠定了基础,并将对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