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已经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信贷危机从美国扩散到全球。2008年9月,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林银行被贱卖、美国国际集团获政府资助、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诉人们金融危机渐入高潮。由此引发的关于经济衰退的担忧也日趋升温。我国的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美国银行倒闭频率创下新高,在这种大形势下,国际贸易结算不可能独保其身。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开始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我国的国际贸易一般采用信用证、托收和T/T三种结算方式。对于出口商来说,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收款风险肯定会加大不少。
比如信用证结算方式,占我国出口结算的50%到60%的比例,在很多人眼睛里面是最安全的,因为银行(金融)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让出口商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在一些情况下,信用证是对出口商比较安全的方式,但是如果信用证的开证行或者保兑行自己都要倒闭了,受益人如何是好?其实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前,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在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情况下,平均坏账率却高达5%-10%,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长达60余天。主要原因是:一是开证行资信良莠不齐,甚至根本没有国际结算经验;二是市场行情发生变化,买方找各种借口在单据中硬挑不符点拒付、延付货款或者要求降价;三是信用证条款不合理,有软条款或者陷阱,使信用证根本就是废纸。
如何解决出口信用证结算问题?这就要回到信用证结算的本质上来。信用证是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一个书面承诺,只要受益人做到相符交单,开证行就必须按照信用证规定的金额和期限付款。因此若要信用证结算对受益人是安全的,那么受益人首先要去甄别开证行的实力和信誉如何,这是至关重要甚至生死攸关的。没有发生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广大出口商会对来自非洲、南美、东欧等地区的信用证倍加小心甚至拒收,对来自美国的信用证基本上持欢迎态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是把美国国家风险定为A2级,也就是风险很小。但是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是很快的。作为出口商,如果您的贸易伙伴所在国正在发生金融危机,那您就必须关注那里的最新动态,关心您的信用证的开证行是否属于有问题银行。
在金融危机发生、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很多进口商由于本身的资金链问题、订单量缩小等问题,会出于自保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出口商,拒绝提取信用证项下的货物。这时候有的开证行为了自保,会配合进口商在单据中提出无理的不符点从而达到拒付的目的。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很多东南亚的银行就采用这一招以自保。当时香港、新加坡的银行的信用证项下单据的首次拒付率高达80%以上。因此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信用证结算是纯单据买卖,是纸文件买卖,但是这些单据不是虚空的,是和货物市场紧密相关的,银行并不可能那么清高和免俗。
一些银行在开立信用证的时候,若没有收到开证申请人的100%的保证金,那么当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交到信用证的指定银行或者开证行的时候,若此时恰好开证申请人的资金链出了问题,银行为了转嫁自己的损失,很可能利用自身在信用证结算领域的专业优势,提出无理拒付,使受益人很难对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假设国内的某公司跟国内的某银行有点摩擦,那家银行很容易扣住该公司在自己银行账户上的钱,不管银行有没有道理,反过来,该公司再有本事再有道理,能扣银行的钱吗?和国外银行打交道亦是如此。
在危机到来的时候,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价格走势难以捉摸,需求量难以预估,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经营也未必稳如泰山等多种因素,会让一些开证银行在信用证中添加限制性的、不确定性的、不合理的约束性条款,给以后拒付或者免除付款责任打下伏笔。因此对于出口商来说,一定要睁大眼睛,保持清醒,与时俱进,用科学理智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贸易结算的新情况,克服困难,保证自己安全收款。
若出口采用托收结算方式,完全就是商业信用。出口商一定要了解您的买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如何,以前的信用记录如何,和自己的最后一笔交易之后,有没有什么新的情况。
至于T/T支付方式,若出口商在出货之前已经100%收到T/T款了,那随便外面如何血雨腥风都没有关系。若出口商很相信进口商,给进口商放账的话,那自己除了要有胆量,还要有气度,权当这些钱就不是自己的,对方凭良心给吧。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话而已。出口商若久久收不到货款,超过合同规定的付款期限进口商就是不付钱,出口商还可以走法律程序,若对方国家是法制国家的话,若出口商不嫌麻烦的话,若出口商有足够的能力的话,若出口商很有耐心的话,若出口商赔得起时间的话,若出口商愿意为律师队伍添砖加瓦的话。
金融危机时,对于我国进口结算来说风险相对于出口要小很多。这时候要做的,主要是防止国外出口商由于资金链出问题,影响按时保质保量交货。
危机总会过去的,在危机中克服困难,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必定会让自己以后飞得更高、更远。
中国的金融机构在近几年才由于政策的逐渐宽松而参与到国际投资者的行列。由于时间参与不够长,所以参与的深度必定不太深,因而在这次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影响相对而言比较弱。但是论次贷危机是否可能在中国发生,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在2007年,我们在报纸和网上经常可以看见暴涨的股市和投资者兴奋的表情。然而进入08年,尤其是下半年,一切正好相反。我们知道,中国建国也就60年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建立一个健全的机制来维护自己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各种问题在所难免;另一方面,由于人都有一种惰性:总希望不劳而获。以经济学的需求与供给定理来看,只要大家对“不劳而获”有持续的需求,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投机心理出现,也就会有更多的人冒着高风险从事投资活动。既然制度不够健全,同样社会中难以避免的充斥着浮躁的氛围,出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当然,大多数的危机都来源于缺乏充分的准备。既然今天世界已经发生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那么中国就更当应该引以为戒,在自身的机制上进行改革,并做好充分的防范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到避免次贷危机在中国的发生。
其一,政府要有充分灵敏的监督反馈机制。由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我们知道,由于美国政府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发展成为次贷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这次危机发生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及时的监督反馈。如果说在政策出现偏颇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且进行改进,很可能会及时阻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当然,历史是不可以改变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以历史为戒,研究新的形势下新的应对策略。
其二,在涉及到房地产这种与其它行业关联度很广的行业,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时一定要注意慎之又慎。因为这种产业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于经济上的倒退。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谨记:不可急于求成。有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如果急于求成,很可能出现难以消化的现象。在房地产这种产业的发展策略上,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一定要力求发展的稳劲。
现在这个时候谈一谈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中小外贸企业的问题应该很应景,比如文献回顾是国内外对经济危机背景下小企业生存状态或者应对措施的研究,正文先说国际贸易下我国这样的大国,在当前的国际金融状况下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果,也就是先理论分析,再说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小企业遇到了哪些难题,他们现在是怎么应对的,国家出了什么针对的政策,再分析优势与不足。。文章不够长的话,还可以加入目前其他国家采取的对小型外贸企业的保护措施的概述,分析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最后一提政策建议。。
这样我估计有个万八千字的没问题,如果是小型论文的话,就不要文献回顾,压缩最后的政策建议。
也可以举个我国南方小企业的案例,比如我很早以前在经济观察报上看到过对义乌一个小企业的专访,好像是一个做水龙头出口的小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