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这个问题放到20年前,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回答出来,无非是市北、四方、沧口。青岛啤酒、颐中卷烟、橡胶六厂、铸造机械撑起了市北工业的脊梁;捷能汽轮机、海晶化工、国棉五厂、纺机公司让四方的工业毫不逊色;青岛钢铁、红星化工、青岛碱业、国棉八厂让李沧成为青岛工业的摇篮。
但把这个问题放到今天,这又成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20年的时间变化太大。青岛纺织业已经完全淹没在“上青天”的背影下,红星化工已经基本转移到贵州生产……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颇有“说得一点没错也相当于什么也没说”意味的观点:从区域工业发展的态势来看,青岛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工业区,而从个体工业产业分布来看,青岛到处都有工业区。
说青岛已经没有严格意义的工业区,是因为市北、四方的工业区已经名不副实,而李沧的工业区正在进行调整。作为市北工业集大成者的内蒙古路、华阳路一线曾经汇聚了青岛当时制造业的近20家工厂,而在今天除了被复活的鸡牌味精和已经开始搬迁的颐中卷烟之外,其他都已经改头换面,连老牌企业橡胶六厂的一部分厂房也被改造成了金狮100的客房和海博家具的卖场。而四方区已经不再具备上下班时间几万名产业工人奔走在街头的火热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工人的后代选择去市南区的写字楼里当白领。
与此形成鲜明对应的则是胶南、胶州、平度、即墨、莱西等郊区市工业的崛起。在民营经济崛起和城市工业外迁的浪潮下,青岛下属的五市几乎都开始发展自己的工业,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巨头。胶南的明月海藻、星火纺机,胶州的东方铁塔,平度的宏泰铜业,即墨的即发集团、红领服饰……从个别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状态来看,在今天乃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它们都不会太逊色。
今天的工业区已经不同于上世纪,那时,一提工业必然联想到烟尘滚滚的场面,而今天的工业更多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它们没有污染、没有上万名的工人,但他们所创造的价值却并不弱,甚至百人工厂就可以创造过亿的产值,这才是今天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从某种程度上讲,追究青岛有没有核心工业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必要,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奉献一处环保的工业环境?如何实现工业和人们的和谐发展与促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都在高科园,中韩那边,中山公园!!?!?!?门都没有,那里是旅游景点,政府肯定也不让在那开工业区!
四方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
百度地图一看就知道……你就搜海尔工业园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