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想拥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思维,这样会让学习变得轻而易举,知识点很容易就掌握,不用把时间浪费在重复性的练习上,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这种思维,所以他们的学习很辛苦,还没有效率,那么如何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思维呢?
很多学生都会说,老师上课讲的东西都听懂了,但是一到做题,就蒙了,很多知识点都知道,就是不知道如何联系起来,用到做题上面,看到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没怎么费劲儿都能拿高分,我的学习也很刻苦,怎么就不出效果呢?
如果付出了很多辛劳,但是如果没有效果,那很可能是因为表面看起来努力的时间很多,但是思考太少。
上课的时候忙于做笔记,却忘记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大量的刷题,这样机械性的工作是没没有任何意义的。
上面说到没有效果是因为思考得太少,但是要怎么思考才能练习举一反三的能力呢?
第一步首先需要学会问问题。
第二步是去练习自己的归纳能力,和规律总结的能力。
第三步做理科题目时候的思考练习
一晚上做几十题,不如精做10题。做完后看着每一道题目问问自己:
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有什么?
每个知识点的定义和核心公式是什么?
这里面有用到变形吗?
这道题的形式和我已知的哪几种公式很像?
区别在哪里?
可能在什么题里面还会用到?
一开始很痛苦,可以从简单的题开始。问完这些问题之后,你对知识的理解一定比之前透彻很多。
其实学新知识的时候,重要的是把新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联系与区别。
用已知的知识去类比和认识新的知识,是学习最快的,因为只有这样你的知识体系才能接的上,保证你的知识体系是连贯的,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碎片。
题目给的是线索,从线索出发,把你脑海里的知识串联出一条通道的过程,其实就是解题思考的过程。
做题时候不会做,是由于你学习的知识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碎片,所以你无法连接起来,也就找不到解题的那条道了。
把过去和现在的知识联系起来学,所谓融汇会通的秘密就在于此。学会了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你渐渐就学会举一反三了。
知识树思考练习
像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学科,其实把知识树捋清楚,就可以考得高分。
诀窍是一句话,思考结果的原因,思考结果的结果。
比如冷暖空气相遇(结果)会怎么样?会下雨(结果的结果)。
为什么冷暖空气会相遇?(结果)因为大气环流的作用(结果的原因)
当然你可以继续问:
为什么会产生大气环流(结果)?因为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和海陆间热力差异(结果的原因)。
遇到一个知识点,一个结果,一个考点的时候,多练习思考一下这个点的上下关系,联想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个原则,也可以用在阅读文章或者平时的信息上,想想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了之后会因为什么事情?
有意识的用这种方式去观察身边的事情,可以增强你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提升你写文章的水平,写出来的话有观点,不空洞。
这甚至会有助于你情商的提升。有些人情商很低,其实是思想上和观察上的懒惰造成的,对别人的反应视而不见,这是对身边结果的不思考,对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引起别人的不满没有自觉,这是对自身结果的不思考。
别人不高兴,你能想到原因,做一件事情产生的结果,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什么影响,能预先想得到,慢慢的变成一种习惯,就是情商了。
举一反三是一种类比思维,有的人天生这方面思维比较好,但是通过有意识的练习,你一样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