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评判一个国家国力要从综合方面来评比,
第一个我们看的是地域面具,魏国拥有的是河北地区,西北的大半个,徐州,扬州北,中原的司隶,雍州,豫州,所以说地域面积比其他两国总和还要大。这个地域大的话农业开垦,工业生产,商业贸易,也会随之提升,同时冀州,徐州,豫州也是平原产粮大省,而从曹操收编青州兵同时采纳国渊与韩浩的建议开始囤积军田的时候,也就奠定了强国的基础,而蜀国这一点却很薄弱,巴蜀西川那边山地居多,诸葛亮当年以西川作为根据地时候就有人反对过,因为西川是一个大铁闹亏笼,别人是不可能轻易攻进去,但是自己也很难走出来,每次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最终都因为道路崎岖粮草接济不上而告终,这也同时说明了蜀国的国力问题,农业生产低下。
反观魏国这边,司马懿在军田基础上又引入了屯田制度,就是在前线附近大量的开垦农田,这样便于打持久战,粮草的补给线缩短。
第二个我们要看的是人口,因为当时的户籍制度比起如今显得很落后,所核弯悉以我们如今不能得知三个国家人口的准确数字。这个人口问题古代和如今的问题不一样,古代总是人口不足,从而导致征兵困难,生产力无法得到提升,改乎人才选拔困难,购买力低下导致商业运作无法实施,还有税收的问题,古代是人头税,所以人口问题和经济情况也是直接挂钩的。
而在后期的六出祁山和九伐中原不难看出,魏国的人好像是死不完一样,打了一拨又来一拨,将死了一员又补充一员,人力人与人才都是源源不断的输送。而吴国在内战爆发到结束之后我们也不难看出吴国彻底的人才凋零,蜀国更是惨不忍睹只能矮子里拔将军。
而在当时魏国的人口同样超出了其他两国人口的总和,我们所熟悉的邓艾就是庶出的一员大将。
第三个我们就是要看军事实力以及军事工业,魏国拥有了地域优势和人口优势首先囤积的兵卒就远远超出了其他两国,同时兵装的打造研发,并州,司隶州的矿产资源丰富,铁,铜的生产力高,兵士都配备了精良的装备,以及幽州,凉州畜牧业相对发达产马,所以当时就有南船北马之说。
第四也就是我们常常津津乐道的人才问题,这个人才问题和如今也不二,大城市,发达城市总是更加容易吸引人才,比如孟德陈留举兵的时候从了二曹两夏侯这样的家将出身的人才之外,李典,乐进,于禁,典韦,许褚,荀攸,荀彧,程昱,刘烨,郭嘉,贾诩也是人才济济,这些人都是出自中原,包括黄忠,魏延,太史慈,蒋钦,吕蒙,许靖,这些在蜀国与吴国叱咤风云的人物也同样是出自中原。
而到了后期,诸葛亮死后,接替他的是杨仪,这个人本身实力有限而且根本无法处好与下级的关系,导致死对头魏延的反叛,杨仪之后是蒋琬,蒋琬这个人综合能力在后期武将里面虽然算不错但是比起诸葛亮却是天壤之别,之后姜维虽然能文能武但是也无奈国力空虚,而且我们看看姜维的对手也不难发现,从司马师,司马昭,邓艾、钟会二仕争功,魏国的人才是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的。吴国后期也只能说是啃老本,诸葛恪,陆杭,顾谭一行都是老将之后,人才的补给的也出现了明显的不足。
所以综合判定来看,魏国的国力确实明显高于其他两国人数总和。
魏国最强吴国次之季汉在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