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比和制冷系数的区别是:不同的定义、不同的计算公式、不同的价值观不同。
一。不同的定义
cop:冬季供暖时,供热量(w)与输入功率(w)之比定义为循环性能系数cop(性能系数w/w)。
夏季,制冷量(w或btu/h)与输入功率(w)的比值定义为热泵的能效比(eer、w/w或btu/w.h)。
为了避免歧义,采用cop(energy efficiency ratio)来表示冬季热泵循环的性能系数和夏季热泵的能效比。
冷却系数:cop(性能系数),是指每单位功耗可获得的冷却量。又称制冷性能系数,是制冷系统(冰箱)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制冷性能系数大,说明制冷系统(冰箱)能效高。
这是一个与制冷剂类型和工作条件相关的系数。制冷性能理论系数可达2.5~5。因为这个参数是用同一单位的输入输出比来表示的,所以它是一个无量纲数。
2.不同的计算公式
cop:计算公式为:εs=q0/ne=q0/n0·ηs=ε0·ηs。
Q0:制冷系统所需制冷量(制热量)
N0:制冷压缩机理论功率
Ne:轴心国
ε0:理论冷却系数(加热系数)
ηs:总效率(绝热效率)
cop值(制冷效率)实际上是热泵系统可以实现的制冷量(制热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相同工况下,比值越大,热泵系统效率越高,节能效果越好。因此,在比较制冷系统cop值之前,首先要确定各热泵系统是否处于相同的工况下,然后进行计算和比较。
冷却系数:wc=t2/(t1-t2)
T1:环境温度
T2:制冷温度
3、不同的价值观
制冷系数ε是制冷量与压缩机功率的比值。能效比(cop)是制冷量与整个冰箱功率的比值。冷却系数的分母较大,小于cop。例如:冷却机构的冷却能力为800,冷却功率为200,压缩机功率为100。
扩展资料:
冷却系数ε=800/100=8
能效比=800/200=4
能效比是指定制的制冷量与额定功率(功耗)的比值。
能效等级是反映空调产品能效差异的一种分级方法。根据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空调产品能效分为1、2、3、4、5五个等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制冷系数
百度百科-能效比
制冷系数与能效比实际上不是同一个概念,所谓的制冷系数ε,是指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压缩机输入功之比(记住,这里指的是压缩机的输入功),是压缩机的性能指标。而能效比(EER)指的是制冷量与整机输入功之比,两者的区别在于输入功不一样,制冷系统除了压缩机要耗电外,还有风机、电路板以及其它附属设备也果耗电,所以能效比EER肯定要要比制冷系数小,JS们为了利益,就直接把两个概念等同起来了。另外,所谓的COP,指的是制热的能效比,因为制热的效率比制冷的效率高(根据卡诺循环与逆卡诺循环定理),所以一般情况下,COP值要比EER大,他们也就用COP值来代替EER值了。能效比并不完全是衡量空调系统性能好坏的唯一标准,评价一台空调系统好坏的标准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情况下大家是很难判断的,只能道听途说。能效比也不是越高越好,一般来说,2级能效比对我们比较经济,当然你钱多的话,可以买1级的,支持节能嘛。
A、制冷压缩机的性能系数 COP
即:单位轴功率的制冷量。
轴功率(压缩机的耗功率)指电动机传至压缩机机轴上的功率,主要包括直接用于压缩空气的所耗功率和克服运动机构的摩擦阻力所耗功率。
B、能效比 EER :单位电动机输入功率的制冷量大小。
此指标考虑到驱动电机效率对能耗的影响。
可能一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