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姓氏传承的轨迹
姓氏代表一个氏族 一个民族的血统。中国姓氏产生于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氏时代。在太昊伏羲氏之前,先民们是没有姓氏概念的。自从伏羲正姓氏,人们才有了姓氏的概念。姓氏从产生到发展,到完善,到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姓氏,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一、杂婚乱居、无姓无氏的时代。
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人们是没有姓氏概念的,先民们乱婚杂居,交媾乱伦是普遍的,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知其爱,不知其礼。”(见《纲鉴易知录》)
二、族内对偶婚姻的形成和仍旧乱伦的时代.
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母系氏族开始走向衰弱,父系氏族开始显现.人们由乱婚杂居,过渡到无固定配偶的族内杂居,继而又过渡到有相对固定配偶的族内对偶婚,但交媾乱伦仍不可避免,叔与侄女交媾,兄妹交媾,舅与甥女交媾的现象大量发生.这一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代表是女娲氏,父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代表是太昊伏羲氏.这个阶段人们仍没有姓氏的概念.
三 \太昊伏羲氏制嫁娶\正姓氏的伟大壮举.
太昊伏羲氏和女娲氏以惊人的睿智,首先发现了族内婚所生子女的孱弱现象.两位伟大的祖先,首先倡导了由族内对偶婚到族外对偶婚.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壮举,这一壮举使先民们逐步的远离了愚昧,肇始了远古的文明。为了规范制嫁娶,始引发出正姓氏.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姓氏只是一个人的标签或代表符号,有了标签和符号,嫁娶才可以有规则.在远古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姓乃以女性为传承中心的氏族部落的符号.氏乃以男性为传承中心的氏族部落的符号,太昊伏羲氏规定:”同姓不同氏,则婚不通;同氏不同姓,则婚通.”(见《通志》)。“以俪皮为礼,通媒约,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见《路史》)。太昊伏羲氏给当时尚存在的母系氏族部落定了姓,如妫\姜\赢\姬\妘\姞\姚等,此称远古八大姓.当然还有很多,只是后来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弱化而被丢舍了,现在只保存了这八个古姓.太昊伏羲氏首先自定风姓,称伏羲氏,并给以男性为传承中心的部落定了氏.他创制了龙的图腾,统一了华夏九州,在古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实现了远古华夏各部落第一次大结盟。接着,他以龙纪官,自号龙师.并将龙师的首领,以龙为氏,“封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了黄龙氏”.(见《纲鉴易知录》),对属下部族,用十种方式定氏.
1.以居住地的地貌为氏.如姜氏部落\石氏部落\邱氏部落\谷氏部落\沙氏部落\高氏部落\溪氏部落等.
2.以居住地的植物为氏.如李氏部落\柳氏部落\叶氏部落\葛氏部落\梅氏部落\桑氏部落\花氏部落等.
3.以动物为氏.如牛氏部落\马氏部落\燕氏部落\鹿氏部落等.
4.以生活用品为氏.如柴氏部落\盂氏部落\陶氏部落等.
5.以天地方位为氏.如东氏部落\南氏部落\左氏部落等.
6.以天象变化为氏.如雷氏部落\云氏部落\雪氏部落等.
7 以色彩感觉为氏:如白氏部落/兰氏部落/黄氏部落等。
8.以身体感受为氏.如冷氏部落\热氏部落.
9.以技艺为氏.如庖氏部落\卜氏部落.
10.以排行次弟为氏.如仲氏部落\季氏部落.
这些氏族部落,是姓氏的最初萌芽和起始.从这时起,人们才有了姓氏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部落的氏也就演化为每一个人的氏,并世代传承.很多姓氏传承至今。
四\姓的概念弱化,以氏为主的时代.
从炎黄时代到颛顼\帝喾\尧\舜\禹这样一个漫长的年代,整个社会已完全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姓的概念被弱化,男子成为每个部落的主宰.反映在姓氏上则以氏为主.如神农氏\轩辕氏\高辛氏\金天氏等.黄帝\颛顼帝\帝喾\尧\舜\禹都有很多子孙,往往被派往某一部落去主宰那里的事务.这位主宰者就以那个部落已有的氏为自己的姓氏.如炎帝之子雷被派往方山部落而称作方雷氏,以后演化为方氏和雷氏。.黄帝之子禹阳被派往任地,就以任为氏. 帝喾有个孙子叫玄元, 被派往中路部落称中路氏.
五\姓氏合一,现代姓氏大量产生的时代.
随着母系社会的不复存在,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从夏开始,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已完全合为一体,不再是两个概念.而演变为现代姓氏的含义.现今大家普遍采用的姓氏绝大部分产生于这一时期,许多个体姓氏的开基始祖也产生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姓氏传承的途径,可以说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1 由远古时代传承。太昊伏羲氏确定各氏族部落的名称之后,这些部落的称谓逐步演化为部落子民的姓氏,并世代相传,繁衍生息。到了夏商周时代或更早些的上古时代,谋一氏中突然出现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并有典籍可查,于是其后裔就尊这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为始租,很多姓氏传承至今。这一类姓氏有风姓/姚姓/姜姓/姬姓/邱氏/高氏/龙氏/包氏/鲍氏/庖氏/东氏/左氏/艾氏/冷氏/涂氏/仲氏/奚氏/车氏/关氏/褚氏/殷氏/卜氏/严氏/孟氏/常氏/郝氏/金氏/秦氏/任氏/杜氏/傅氏/伏氏/典氏/皇氏/陵氏/须氏/等大约四十多个。如仲氏,帝喾时有八个贤人,史称“八元”,“八元”中有仲熊/仲堪兄弟。仲氏以仲熊/仲堪为开基始祖。
再如关氏,史载,夏桀王时,大臣中有个叫关龙逢的,因对夏桀王荒淫无道不满而被杀害。关氏就尊关龙逢为开基始祖。
2.以国为氏.从夏商开始. 夏商王朝就封一些公族\贵族为诸侯.周武王攻灭纣王以后,建立大周王朝,并大封诸侯.封公族和建有功绩的将领\贵族为诸侯,建立起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上百个.这些诸侯国的前身就是太昊伏羲氏时代所确定的某氏族部落.这些诸侯国的公族就和当地子民的姓氏融为一体,以国为氏.如周武王封纣王庶兄徽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其后代以宋为氏.而丢舍了原商王族的子姓。再如胡公满被封在陈地,建立陈国,其后代以国为氏,称陈氏.而不再使用原来的妫姓。周宣王之子被封在杨地,建立杨国,其后代以杨为氏.而丢舍了原大周公族的姬姓。这一时期以国为氏产生的姓氏有:陈\杨\赵\黄\吴\徐\朱\罗\梁\韩\唐\冯\于\肖\程\曹\邓\沈\许\曾\彭\吕\苏\蒋\蔡\魏\贾\项\楚等70多个.
3.以封邑地为氏.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的君主,又封一些公族和大夫到某地,称食采邑.这些邑地的前身也是太昊伏羲氏时代所确定的某氏族部落,这些食邑地的公族就和当地子民原有的姓氏融为一体,以邑地为氏.如鲁成公封其儿子于汪邑,其后代以汪为氏.再如,齐太公之孙季子食采于崔邑,季子便以邑为氏,称崔氏.以邑为氏者,还有白氏\苗氏\柳氏\华氏\叶氏\范氏等20多个.
4.以名\以字\以官\以谥号为氏.如秦国宰相由余的后代以其名字为氏,称余氏.春秋时任宋国大司马的宋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其后代以其字为氏称孔氏.周朝时钱府大夫的后代以官名为氏,称钱氏.春秋时宋庄公的后代以庄公的谥号为氏,称庄氏.宋戴公后代一支以戴为氏。
5.王室赐氏.
赐氏在远古时代就有,相传张氏始祖张挥系颛顼帝时期的观察星象的星官,他发明了弓箭,以猎取鸟兽,被授于弓正,赐为张氏.比干是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害,比干夫人携身孕逃亡至密林中,生下一子,取名坚.周武王灭纣后,赐比干的儿子为林氏,史称林坚,林坚成为林氏的开基始祖.
六\秦汉以后的改姓\变姓和赐姓.
秦汉以后,姓氏已基本固定,但改姓\变姓和赐姓仍经常发生.如东汉时汉明帝刘庄下诏书将所有的庄氏均改为严氏.三国时孙权改犯有罪过的公族孙匡为丁匡,成为丁氏的一支.五代时因闽王王审知的审与沈同音,就将沈字去掉水字旁,改作尤氏.北魏时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赐鲜卑族很多汉族姓氏.如改屈突氏/屈易氏为屈氏,该解批氏为解氏。清代满八旗入驻中原后,也有很多改为汉族姓氏的.如宁佳氏改为宁氏,恭佳氏改为宫氏。另外,汉代赐不少功臣为刘氏.唐代赐不少功臣为李氏.宋代赐不少功臣为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