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摄像工作概况
一、摄像员类型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电视新闻摄像工作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技术型摄像,一是编导型摄像。
1、技术型摄像
按照电视采访的传统做法,技术型摄像是指单纯的摄像工作。这种类型的摄像记者主要任务是拍到符合要求的素材,但是这也不是简单的摄像机操作者,他应该充分理解编导意图,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协助编导完成对事件的报道。
2、编导型摄像
所谓编导型摄像,是指记者一人集采访、拍摄、编辑于一身,既是编导,又是摄像,还要完成编辑工作,西方许多国家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就是编导型摄像。从节目创作的角度来说,编导自己拍摄,更清楚什么是有用的镜头,如何选择拍摄报道角度,怎样进行画面表达。这种方式有利于创作者意图直接体现,减少创作环节,是今后电视新闻工作的发展方向。当然也对创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要成为全才,在实际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
二、不同节目类型的不同拍摄要求
1、 因节目样式不同:各类节目有不同要求,如新闻节目叙述事件、散文诗(文学)节目表现情感,不同的拍摄方案。
2、 因拍摄重点不同:一般而言,拍摄是既要声音、又要画面,特定情况下会有重点:有时以声音为主,有时以画面为主,有时以特定细节为主,需要注意。
三、判断画面质量的标准
技术上的标准——聚焦(清晰度)、曝光、稳定、色彩(白平衡);
画面的美感——构图、色彩、表现力(感染力);
是否符合节目要求——节目主题、层次;
四、拍摄的基本要领
1、稳:电视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破坏了观众的欣赏情绪,使眼睛疲劳。
利用三脚架是减轻画面晃动的有效办法之一。在情况允许时,应尽量利用三脚架,或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等等。
2、平:指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平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边平行。如果线条歪斜了,将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
3、准: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推)结束时,落幅画面中镜头的焦点、构图应该是正好的。任何落幅之后的构图修正,都会明显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而且落幅后还在修正构图会给观众造成一种模棱两可的印象。“准”这一要领在摄像中是较难掌握的,如推镜头和摇镜头,画面中的构图在不断变化,为了保持构图均衡,常常结合两种技巧,在最适当的时机,推和摇同时结束,落幅应当是最佳构图。
4、匀: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是推、拉、瑶、移还是其他技巧,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应缓慢,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的。
第二节 摄像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装置
一、摄像机镜头部分的常用按纽和镜头的结构
(一)镜头部分主要按纽
(二)镜头部分重要构件有:聚焦环、变焦环和开关、光圈、微距镜。
(三)摄像镜头的工作原理
二、摄像机机身部分的常用按纽
三、摄像机的光电转换系统
四、摄像机录像系统
第三节 摄像机(一体机)的调式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摄像机开机时,各开关要置于以下位置
(1)光圈选择开关——放在A档,即自动光圈。手动光圈是M档。
(2)增益开关——放在0 dB档。
(3)电子快门开关——放在OFF档。
(4)彩条/白平衡开关——置于“AUTO”位置。
(5)录像机选择开关(VIDEO)置于“AUTO”位置。
二、寻像器调节
寻像器是摄像机的窗口。摄像师通过它,可以选择画面角度、范围,确定画面构图;同时还可以监看摄像机的工作状态。
三、利用指示表检查电池容量和视频、音频信号
1、电池容量; 2、视频信号; 3、音频信号;
四、调白平衡
调白平衡的目的是保证摄像机获得机器需要的标准光源,从而使拍摄的画面色彩还原正常。调白平衡的原理,是让摄像机这只电眼“看”眼前的一个白色,让摄像机认知“眼前”的白,调节摄像机的滤色片和放大电路,让它输出的红(R)、绿(G)、蓝(B)三路信号电平相等,还原出正确的颜色来。
五、调黑平衡
彩色摄像机拍摄黑白图像时,必须输出三个完全相同的图像信号,才能重现出黑白图像。因此,要想在设有光照时呈现出纯黑画面,必须调节黑平衡。亦即在输出端要输出三个很低但却是完全相等的基准电压。所以,摄像机不仅要调节白平衡,也要调节黑平衡。调节器黑平衡时,镜头光圈自动关闭,寻像器显示“BLK:OP”字样,数秒钟后,再显示“BLK:OK”字样,黑平衡调节完毕。黑平衡调好后,相当长时间里不必再调节器。只有发现画面的黑色不纯时,才需要重调。
六、镜头后焦调节
七、调节时间码
八、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1、暂停状态不宜过长:暂停状态是指录像机的录制暂停和放像暂停状态。此时,录像机中的磁鼓都是处于调整旋转状态,而磁带绕紧在磁鼓上静止不动。暂停时间越长,磁头与磁带间的相互磨损越严重。目前录像机均有自动保护装置,暂停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会自动使磁带松驰而与磁头脱开。虽然如此,也应尽可能地缩短暂停时间。
2、拍摄每个镜头应提前录制5~10秒:这是因为录像机从停止到磁带以正常速度行走有一个伺服过程,这一过程录制的图像是不稳定的。另一原因是,后期进行电子编辑时,编辑系统要求素材带上镜头的入点之前必须有至少5秒钟的连续稳定画面,以此信号作为编辑录像机间同步锁相的参考。如果不够5秒,则编辑点画面会跳动。
3、拍摄一场戏或一个动作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机,应该多录几秒钟。例如记者在现场报道完,不要立刻关机,应该让记者不出声地再停留几秒。这样为下一个镜头的编辑留出余地。同时,考虑到后期的技术要求,拍摄的画面长度要比实际用的时间长。
4、摄像师应注意,即使导演没有要求,也要拍摄一些转场镜头。因为转场镜头是维持两个镜头之间连续性的简短镜头,非常有用,但它必须与实际事件有联系。被摄体入画出画,近向堵镜头,背向远离镜头等等。还应拍摄些空镜头,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以备编辑时用。
5、拍摄有特征的全景镜头,使人们能够辨认出发生事件的地点,如交通事故,不能只拍撞毁的车辆等,还要拍一下出事地点的路标或建筑物。
6、拍摄时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做场记,可以准确地记录每一个镜头的起始,也可以段落性记录,有利于后期编辑。
7、注意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如全景、中景、近景各占1/3左右。
8、尽量采用顺光或侧顺光拍摄。以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的关系来看,只有亮度适中,色彩才最饱和。具体情况应根据编导的意图、现场条件而定。
9、尽量避免画面中出现高光点。这时画面反差较大,效果不好,有过亮或过暗现象,CCD机会出现垂直拖尾现象。
10、使用摄像管摄像机时,阳光不能直射镜头,画面出现强光时,应避开,以免烧伤摄像管。
11、摄像机使用前务必调整白平衡,若是室外拍摄,每1~2小时应进行一次白平衡调整,因为色温在不断变化。黑平衡无调整的特别必要,但为了预防万一,使用前调整一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