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色温高低和颜色冷暖关系?

2024-11-15 02:46: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色温:是理想黑体受热后发光,用受热的温度(绝对温度K)表示它的发光颜色,色温越低,颜色越红,称暖色调,色温越高,颜色白里偏蓝,称冷色调。

2、相机里的白平衡设置,是设定“标准白”的色温,就是你确定白色是由多少蓝、绿、红混合成的,假如你设的白平衡色温高,由4份蓝、3份绿、3份红组成;而实际环境白色的色温低,是由由3份蓝、3份绿、4份红组成,那么拍出照片就偏红了。

3、阴影模式,是用于在色温偏高的阴影区拍的,在阴影区拍,它减了蓝绿,使画面呈正常的人眼看到的效果。

4、如果你在普通光下用阴影模式,由于蓝绿被减了,照片自然就会偏红黄,钨丝白炽灯模式用在普通日光下拍摄,由于红黄被减,照片自然就偏蓝紫,拍摄时的相机色温选择,应当实际光线的色温一致。

扩展资料

相机色温的作用

1、用黑白胶片拍照片,只要根据光的强弱 (物体的亮度) 定准光圈进行拍摄就行了。但用彩色胶片和彩色摄像机拍摄,除了正确曝光之外,还要考虑照明被摄对象光线的色温,否则拍出的彩色照片或彩色电视图像就会偏色,不能正确还原景物的色彩。

2、色温的概念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它并不是“色的温度”。色温是表明白光光源光谱成分的标志。

3、简单的说,你用不同的色温,表现出来画面的颜色就不一样,要看场景和你要拍出的效果来调整色温,色温其实就是白平衡,如果是单反,一般用自定义,找张白纸,照张,来自定义白平衡比较好,这样能还原真实一点。

回答2:

    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

    下图是一张精确的色温对照表:

回答3:

我回答过类似问题。
色温:是理想黑体受热后发光,用受热的温度(绝对温度K)表示它的发光颜色。
色温越低,颜色越红,称暖色调;色温越高,颜色白里偏蓝,称冷色调。
相机里的白平衡设置,是设定“标准白”的色温,就是你确定白色是由多少蓝、绿、红混合成的。
假如你设的白平衡色温高,由4份蓝、3份绿、3份红组成;而实际环境白色的色温低,是由由3份蓝、3份绿、4份红组成;那么拍出照片就偏红了。
请注意,相片是反转的。

回答4:

阴影模式,是用于在色温偏高的阴影区拍的。
在阴影区拍,它减了蓝绿,使画面呈正常的人眼看到的效果。
如果你在普通光下用阴影模式,由于蓝绿被减了,照片自然就会偏红黄。

钨丝白炽灯模式用在普通日光下拍摄,由于红黄被减,照片自然就偏蓝紫。

--------------
拍摄时的相机色温选择,应当实际光线的色温一致。
如果相机色温设得高于光线色温,如日光下用阴影色温模式,或白炽灯光线却用日光模式拍,得到的照片就会显出异常的冷调。
反之亦然。

--------------
将相机的色温模式看成是衣服,那么,在春天,你穿冷天的衣服会嫌热,你穿热天的衣服会嫌冷。

回答5:

色温高法兰,色问题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