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深处的各种岩浆,经分异和结晶作用,使分散在岩浆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形成的时间,主要在岩浆阶段。矿床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含矿的岩浆。在岩浆矿床中,与来自上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有成因联系的矿床,最为重要/与碱性岩浆有成因联系的稀土式矿床,也具有重要价值。 岩浆矿床有以下特点: (1)成矿作用往往和成岩作用同时进行,即岩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母岩体的冷凝结晶过程,在时间上大体相同。少数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虽可延续到较晚的时间,但大体上不超出总的岩浆活动时期。 (2)矿体一般产在岩浆岩母体内,且有时岩体本身就是矿体,有时矿体是岩体内成矿物质特别富集的那一部分。少数情况下,矿体可离开母岩,进入邻近的围岩中。 (3)矿体与母岩成渐变过渡或迅速过渡关系。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成渐变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常与母岩间具有清新、明显的界线,成迅速过渡关系。 (4)矿石的矿物成分与母岩造岩矿物成分基本相同,在矿石中仅有用组分相对富集。 (5)由于成矿作用是在岩浆熔融体冷凝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发生的,因此,多数岩浆矿床的成太温度均为较高,一般在1500-1700度之间。但某些硫化物岩浆矿床的形成温度可低达650度,甚至300度。矿床形成的深度多在地下几公里至几十公里。 (6)岩浆矿床在成因上与超基性岩、基性岩和部分碱性岩有联系,它们的物质组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
岩浆中有用组分析出、聚集和定位的过程称为岩浆成矿作用。与岩浆矿床有关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成矿作用的方式和特点,岩浆成矿作用主要可分为结晶分异成矿作用、残余熔融成矿作用和熔离成矿作用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