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竹石》《石灰吟》共同点是:三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形式的咏物诗,看起来描写的是某种东西,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都是通过对物的特点的描写,赞颂人的某一种精神。
《墨梅》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竹石》咏颂劲竹的刚毅性格,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表达了诗人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石灰吟》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
扩展资料:
1、《墨梅》
白话译文:
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创作背景:
此诗作者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买地造屋,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梅花屋内。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诗人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2、《竹石》
白话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创作背景:
作者郑板桥在自己的《竹石图》上作的诗。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3、《石灰吟》
白话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捶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创作背景:
作者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灰吟
《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诗共同特点是写( 物)的,实际是( 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墨梅》是赞颂梅花的( 清高自赏 )《竹石》是赞颂竹子的( 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石灰吟》在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
三首古诗,诗人都是通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高尚的节操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