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宏观环境非常不利于创业,在我看来因为潜在的风险非常不稳定,而且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也非常不容乐观,所以现在对于一些创业者而言,情况往往会显得很糟糕。
尤其是在经历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全球经济被按了暂停键,虽然疫情已经经历了快两年的时间,但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再加上现在全球处于货币泛滥时期,经济不稳定因素显然增强,这就会导致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时往往会面临更多的危险和挑战,因此当前的宏观环境非常不利于创业。
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全球货币泛滥。
各个国家为了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给本国经济造成的冲突,因此开始大量发行货币,而大量发行货币直接带来的后果就会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创业者想要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创业,这无异于难上加难。
第二:全球供应链中断。
中国的经济现在已经和世界同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已经导致全球供应链薄弱环节出现中断情况,供应链中断也就意味着经济链条中断,这往往就会给一些系统性的经济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宏观环境的不稳定性也会间接影响创业的不稳定性。
第三:经济形势处于下行期。
现在全球经济形势非常不容乐观,由于原材料涨价,货币泛滥,全球供应链中断已经让复苏的全球经济处于非常严峻的阶段,甚至一些国家也会直接爆发金融危机,因此当前的经济形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创业非常不利。
第四:市场竞争的激烈。
创业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市场竞争,原来全球经济在二战之后进入快速恢复阶段,当时的市场竞争力薄弱,全球经济处于复苏时期,但现在由于黄金发展期已经过去,所以现在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导致很多人创业难度也会往往加大很多,再加上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加,因此当前的宏观环境对创业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宏观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很多年轻人包括一些有想法的人,往往都想自己去创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一定要把握住,在全球经济大背景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个人认为并不建议去进行创业,尤其是以第1次创业的人,往往会面临很高的失败和风险甚至还会让自己背上高额债务。
宏观环境包括许多方面。从科技方面而言,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在去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很多传统企业正积极同技术公司合作,将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到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中,从中不难看出,采用新技术已成为企业提升未来竞争力的必经之途。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如果你是高科技技术产业的企业,在应用领域会有所作为。人口的增减、流动、特性及比例又是对一个地区、行业无比重要的宏观因素之一。在老龄化凸显、二胎政策普及的影响下,养老地产的崛起、幼教行业的焕发光芒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从国家劳动力和新旧接替的角度去分析,早在几年前我国人口结构就有很大的问题,因此二胎政策不是凭空想象。如果创业者能够对这些趋势做出正确预判或及时应变,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相关产品、服务的公司或者是初创企业,都会占住资本风口。
经济,是个特别大的命题,99%的人都认为与自己无关。周总又举了个经济的例子来重申宏观分析的必要性:“我告诉各位CPI在15年的时候有连续三个月是负的,预示着通货紧缩。然后我告诉你16年出现的“L型经济”,未来几年经济不会好过。然后我再告诉各位,为什么这几年影视行业和餐饮行业增速那么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体经济差。至于里面的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各位有兴趣可以去深入研究下。如果说经济太广了,我们可以试着去研究行业。”
如何在赛道中加速?十年前的创业,哪里有什么孵化器,风投圈都没几家机构,企业家哪个不是埋头苦干,甚至寻找合伙人的意识都很落后。他们是在时代机遇中拼搏出来的,勤劳和胆大成就了一批人。现在的宏观环境彻底变了,不再是大开发或者做平台就能轻易成功了。如果说以前是十年磨一剑,现在是一年磨一段,资本高度繁荣,信息高度透明,新创意模式的爆发是竹笋生长的“盛期”,在这种环境中,单打独斗不合适,埋头苦干也不是最重要的创业要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