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函谷关那么重要,请具体的说一下。

2024-12-03 13:54:5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这个说来话就长了。摘抄几段,供您参考:

1、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

纵横交错的山河将中国腹地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中国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范的围棋盘,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

四角之地都有可以凭恃的山川险阻,可以形成一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态势;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所以战乱时期,最好能够优先占据四角之一,这样可以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从容经营,积累力量,成就一方霸业,进而统一天下。

2、关中

四角之中,又以关中的地理条件最为得天独厚。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秦、西汉、唐都是依托关中,进而夺取天下的。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关中对中原,在地势上呈高屋建瓴之势,四面有山河为之险阻。《资治通鉴》上称关中“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届高屋之上建领水也。”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则由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分别扼守,闭关可以自守,出关可以进取,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有利态势。

3、函谷关

关中的四大关隘中,函谷关(即后来的潼关,经历代多次营建,具体地点亦时有变迁)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通道,所以最为重要。纵观战史,如果出现分别位于关中和中原的两股势力交锋的情形,双方必定以函谷关为争夺的急所。如果关中一方占据函谷关,则足以保障关中东部门户;如果中原一方占据函谷关,则关中必危。

函谷关依险而立,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周慎靓王三年,楚、赵、韩、魏、燕五国联军攻秦,攻函谷关不下,秦兵出关反击,联军大败。秦始皇六年,楚、赵、魏、韩、卫合兵攻秦,进至函谷关,再次大败而还,合五国之力,精兵、猛将、谋臣云集,面对函谷关天险,却无可奈何。秦末,刘邦率军西伐关中,不从正面攻函谷关,而绕道入武关,不能不说是出于对函谷关天险的顾虑。建安十六年,曹操讨汉中张鲁,凉州诸将以疑惧而反,马超率众十万扼守潼关,曹操顿兵关前,久攻不克,后北渡黄河,从上游南渡出马超军后,历尽艰险,才击破马超。东魏天平三年,高欢发军三路攻关中,以猛将窦泰攻潼关,另以军攻武关,自率主力从蒲坂渡河,西魏宇文泰集中精锐击破攻潼关的窦泰军,高欢只得全线退兵。李渊入关中后,当即遣世子李建成率兵把守潼关以备东方之兵,自己从容经营关陇,开创大唐基业。

回答2: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太平寰宇记》中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迭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唐·胡宿诗),“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金·辛愿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伐秦,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败六国军队。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3年),楚、赵、魏、韩、卫五国伐秦,“至函关,皆败走”。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战。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回答3:

地势险要,而且绕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