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蛤、蚌里能产珍珠?

2024-11-02 03:11:3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明白软体动物的构造后,便不难了解珍珠如何形成。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分两边或两页,将内脏包着。外套膜有能力分泌一种角质物体,叫贝壳底质(Conchiolin)和碳化钙(Calcium Carbonate)。这两种物质化为晶体而组成外壳。外壳分为三层,每层的形成都在同一时间进行。这三层分别:

  外骨膜:是贝壳最表面的一层角质叫贝壳底质,由外套膜边缘部分生产。
  碳化钙层:这层较厚,也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组成,有方解石及文石在内。
  珍珠质:是由无数珠母层构成,由外套膜的其他部分分泌而成,含有碳化钙。

  当一些刺激物如沙粒、寄生虫、珍珠核走进软体动物体内,皮膜层细胞便包围该刺激物,并开始围着它分泌贝壳底质,然后分泌珍珠质,很微小的珍珠质一层层地重叠,正如屋檐的瓦片一样,这个构造令它产生变幻色彩及绕射作用(Diffraction),形成我们常见到的珍珠光泽、伴色和天虹色彩,英文又叫Orient.

  珍珠层的生长速度因气候及水质而变化,也与产珠的软体动物有关。研究发现珍珠质只可以在摄氏15度以上才可生长,日本蚝每天平均可分泌3至4层,所以要约1年才可生出1000层。养珠的珍珠层最少应有0.35毫米,普遍应有0.4至0.5毫米;核子珠的体积是养珠的直径减1毫米的珍珠层(每边厚0.5毫米的珍珠层),所以一颗6毫米的珍珠层应有一颗5毫米的核子珠。珍珠质约有1000层。

回答2:

当偶尔有水中的砂粒、某些寄生虫等异物进入贝壳与外套膜之间时,外套膜受刺激就分泌出珍珠质将外来物紧紧包裹住,一层一层,久而久之,最后就形成了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