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国的传统科学”。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极其灿烂的文化科学成果,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梁启超曾在其《劝学篇》中写到“中学为内学,中学致内心”。今天我们不妨也就顺着他的思路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中学为内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是身心为主,。孟子曾经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追求的体现。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亚圣,他的话一字千钧,后人也都开始努力去养气,中国的儒生们养了几千年的气,讲了几千年的伦理道德,写了几千年的心得,就是一部宏伟的思想史。他们不仅思考自身,也思考自然。董中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朱熹说“天人一物,内外一理”。王阳明说“天人合一”。他们虽然思考的是自然,但还是把重点放在人身上,确切的说是精神上。由于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没有定律、规则这一概念,所以他们也就认为自然的一切是顺乎人心的,人心与自然的本质是相同的,这是儒家的观点,那么佛家呢?《六组坛论》中说:“喜风不动,盟顺于道”。这个道的意思是精神,这个“盟顺于道”的意思就是说一切都暗暗的符合、顺着这种精神。无论他是儒家还是佛家,他们都集中的强调人的心灵和自然的这种和谐关系,这也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近几千年对人与自然的大体认识。
二、中国的外学:
谈到中国的外学即自然科学,不能不提到一本书《墨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自然科学著作,而且差点成了世界第一部。书中对自然的认识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墨子》中有这么一句话“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久”被认为通“宙”。这句话就是说时间是不同的时刻连在一起而成的,空间是不同的地点连接在一起而成的。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惊人的,它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时空观点了,同时书中还在《大取》、《小取》两章中记载了大量的杠杆知识和逻辑知识,可惜的是,本书没有从根本上去探究原因。如机关鸢,虽然记载了制作过程,对杠杆的使用已经很娴熟了,但根本没有原理的解读,这又使我想到《周髀算经》关于勾三股四弦五的记载,比………他们只记载了这个现象,却没有给出……这也成了后世研究自然科学的一个病弊。
另一本伟大的著作是《大藏经》,这是一本关于地理知识的科普读物,这本书的进步之处在于它对事物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我们暂且不管它探究的对错与否,但它的探究很有积极意义。比如说书中关于雨形成的原因解释是“天地积阴,遇则为雨”,这也是很好的近现代解释。
中国古代对自然科学的探究相对较少,但如果从我举的这两本书看,它表现了非常高的水平,致命伤是没有理论。
三、中国古代探究科学的方法:
杨振宁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极大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但相当历史内中华文化缺少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缺少证实方法,又缺少严谨的逻辑思维。这句话很直接的点出了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弊病:缺少证实、缺少逻辑、同时还缺少思考。也许有人要问了,怎么会缺少思考呢?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呀。孔子说的思是对已知事物的理解,而我说的思是外界事物的探究。句个例子,众所周知牛顿是因为苹果从书上掉下而印发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我想中国的古人一定不止被苹果砸过,肯定还有许多人还被梨、枣子、桃子等砸过,但为什么对它引起过思考呢?中国有句俗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是为什么会砸到脚,可惜的是,他们思考的是为什么砸的是自己的脚!
关于缺少求证,我想大家肯定没有听说过哪个古人做什么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其实中医关于跌打损伤的治疗享誉世界,与实证是分不开的,不过这个证实当然不是有意识的去做实验,而是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战争不断,再加上武林中也不断打架,导致伤筋动骨,缺胳膊少腿的非常多,所以医生们有了许多活体实验。我们可以想象由于中国的内学文化导致了中国学者的思考习惯,从而导致了中国的学术研究缺少实验,缺少了实验,那么逻辑和数学就根本发展不起来。
那么中国的学者们是怎么研究的呢?两个字“想”、“学”。学的自然是前人的典籍,本来学的肯定是别人研究出来的东西,这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张问善人之迹”子曰:“不践迹,亦不入室。”意思是子张问成为善人的方法,孔子说;“不走前人走的路,是不会有成就的”。这样一来,在儒家统治中国文化界后,儒虫们就开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的也对,错的也对”更严重的是遏止了创新思维的发展,直接导致了近代的落后。
且说儒生们学会经典之后,他们也会思考,但他们的思考仍然是在不违反前人思想的前提下的,而且他们非常讲究悟性体现,象佛家一样讲究悟性。
上述的种种导致了中国科学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特点。东:重整体直观,重定性判断,重主客一体,重悟性体现。西:细分实验,定量分析,概念思维。
四、中国文化科学特点造成的影响:
受中国内学影响,中国人的学教意识大都淡薄,功利心很强,对于人际交往方面都是专家,有很强的家族观念,大都很谦虚,同时还有虚伪,但又缺乏自信,缺少创新精神。
近年来,在面对西方文化大潮的冲击下,我们要即不自负,也不自卑,要向梁濑溟先生说的那样,“中西比较,长短互现”。谢谢大家!
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该怎样去宏扬五四精神呢?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中考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学校才有希望。如果教室很脏,假如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管坏了,哪个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一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同学马上买一块换上它--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吃亏,我告诉你,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思想要牢牢记在心里。校园不干净,就应该是大家的责任。你想,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别说:"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扫地的。"--这是什么观念?你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服务吗?眼前的务你都不服,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水龙头漏水,你不能堵住吗?有人会说:"那不是我的事,那是总务处的事。"这是错误的。一般人最坏的毛病是这样:打开水龙头后,发现没水,又去开第二个,第二个也没有,又去开第三个--这样的同学,连举一反三都不懂,第一个没水,第二个会有吗?你就没想到水会来吗?人无远虑怎么能行?作为一个学生,都要想到后果,后果看得越远的人,越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只管眼前,不顾将来的人,不是一个好学生,不是一个有用的人。水管不关,来了水后让它哗哗哗满池子去流,仍不去关注:"反正是学校的水,不是我的自己的!"--浪费学校的资源,就是不爱校!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水?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资源?我们每天洗脸都为学校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我们学校二千多学生,每个每天节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电,就是节省学校资源。国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脂民膏来供你读书,你还浪费国家的财富,你良心何在?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学校才有希望。
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老师开始的,是从那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专门找到大事才干。我们每天早上把校园打扫干净,朝读一下课就有同学乱扔纸屑。谁丢下这些纸屑就是不爱校。就是不爱国,天下无大事,请先把自己脚下的纸屑捡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终身都要学的最重要的"课本"。好的,同学们请你马上捡起自己脚下的废纸,这就是爱校的开始。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第一个,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个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我才录用了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亲爱的同学,我们都不应该忘记。
我们正在学校受教育的,我们肩负着学校的荣辱啊,人家看到我们就看到学校的希望!同学们由“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你是否应该记住“学校兴亡,我的责任”!
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同在。
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间,她可以让人间充满真情,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 雨露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 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
要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可见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闹,走路推推搡搡,随意撞坏门窗,也不觉心疼;再例如校园内部分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学校墙头、国旗围栏和车棚围栏,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此为翻译文 可能不怎么准
秋 泰戈尔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
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海燕》,《西风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