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里一般不叫顺序,一般称为序列,分析如下:首先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缩小范围来说明,这里以人为模型说明,不适用于病毒和其他低等生物,码字比较累,这里给你摘点文献:原核基因组中除rRNA、tRNA基因有多个拷贝外,重复序列不多。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则存在大量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s)。用复性动力学等实验表明有三类重复序列:①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s),这类序列一般较短,长10-300bp,在哺乳类基因组中重复106次左右,占基因组DNA序列总量的10-60%,人的基因组中这类序列约占20%,功能还不明了。②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s),这类序列多数长100-500bp,重复101-105次,占基因组10-40%。例如哺乳类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称为Alu的序列,长约300bp,在哺乳类不同种属间相似,在基因组中重复3-×105次,在人的基因组中约占7%,功能也还不很清楚。在人的基因组中18S/28SrRNA基因重复280次,5SrRNA基因重复2000次,tRNA基因重复1300次,5种组蛋白的基因串连成簇重复30-40次,这些基因都可归入中度重复序列范围。③单拷贝序列(single copy sequences)。这类序列基本上不重复,占哺乳类基因组的50-80%,在人基因组中约占65%。绝大多数真核生物为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在单倍体基因组中都不重复,是单拷贝的基因。
参考以下文献,里面讲的算是很清楚了
文献出处:http://jpkc.nwu.edu.cn/swhx/doc/kwdw/kwydzl/7/4.pdf
最后补充两点:
回文序列一般常见于转座子,或者DNA结合原件,
参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D%AC%E5%BA%A7%E5%AD%90
http://baike.baidu.com/view/699166.htm
一般情况下,人的大多数基因是有两份拷贝的,因为人是2倍体,但这里我们不去较真说两个拷贝的表达情况,但只有这种其序列对应着编码相应蛋白质的序列才能叫基因,而并非所有的DNA序列都会编码蛋白质(高等生物),这也许跟进化的选择性筛选有关,因为这样会降低细胞死于致死性突变的概率
中度重复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但慢于高度重复顺序。少数在基因组中成串排列在一个区域,大多数与单拷贝基因间隔排列。依据重复顺序的长度,中度重复顺序可分为两种类型。 (1)短分散片段 (2)长分散片段
高度重复顺序的功能:
a.参与复制水平的调节反向序列常存在于DNA复制起点区的附近。另外,许多反向重复序列是一些蛋白质(包括酶)和DNA的结合位点。
b.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DNA的重复顺序可以转录到核内不均一RNA分子中,而有些反向重复顺序可以形成发夹结构,这对稳定RNA分子,免遭分解有重要作用.
c.参与转位作用几乎所有转位因子的末端都包括反向重复顺序,长度由几个bp到1400bp。由于这种顺序可以形成回文结构,因此在转位作用中即能连接非同源的基因,又可以被参与转位的特异酶所识别。
d.与进化有关不同种属的高度重复顺序的核苷酸序列不同,具有种属特异性,但相近种属又有相似性。如人的α卫星DNA长度仅差1个碱基(前者为171bp,后者为172bp),而且碱基序列有65%是相同的,这表明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在进化中某些特殊区段保守的,而其他区域的碱基序列则累积着变化。
e.同一种属中不同个体的高度重复顺序的重复次数不一样,这可以作为每一个体的特征,即DNA指纹。
f.α卫星DNA成簇的分布在染色体着丝粒附近,可能与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有关,即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联会可能依赖于具有染色体专一性的特定卫星DNA顺序。
回问序列一般是调控序列
DNA双链解旋成单链,然后翻译成蛋白质的
DNA单链决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