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 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2.各代文化特征夏文化特征:尚忠。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西周文化特征:(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2)农耕文化取向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
《周易》为群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易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
律,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至深至远。《周易》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等等,都已融入中华民族的人文心
理和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因素。
《周易》一书以其宏富的内容,精深的思想,传承不绝,历久弥新,两千多年来,始终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从刘向、刘歆父
子的《七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周易》一直占据着传统文化的优先地位。如果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经学,那么《周易》则是
经学的核心。
随着历史的发展,《周易》一书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升华,逐渐由原始的占卜之书脱胎为人文化、哲理化的哲学著作,并对史学、文学、艺术、建筑、科
技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周易》和易学文化的研究从未间断,至今方兴未艾,并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学术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