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一种普遍的理解是: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然而联系上下文,这种理解有失偏颇。另一种理解则是认为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地顺其自然,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天地无欲无念因而没有仁或不仁的问题,万事万物对于天地来说都是一样的,也不存在什么有和没有的问题。
刍狗——类似于今天丧葬时扎的纸人纸马,可有可无、用完就烧也就是个意思意思。
老子提出的这个事实前提,主要是阐明天地(宇宙存在)是自然而没有目的的存在,因此人类也不要过于执念活在自身的欲念之中,尽量地排除有欲之观,坚守无欲观“眇”,才能保持不擅自妄为而接近法自然的大“道”。
即:“天地自然无仁爱,草狗所物同相待”。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