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在人文神话和自然神话间变迁
王青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7日 00:00:00
如果以希腊、北欧、印度等地的神话为参照物,那么中国神话确实有一些不同于这些地区的神话的特征。中国神话在内容构成上的第一个特点,是自然神话的缺少。从现存文献看,中国最典型的自然神话只有烛龙、烛阴神话及伏羲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等等。一些公认的自然神话如羲和“生十日”及常羲“生月十有二” 等,极有可能是对十干纪日及十二月纪年这种历法制度的神话性说明,从根本上说属于人文神话而非自然神话。而另一些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均以圣君及文化英雄为主角,以表现他们的非凡事迹为主要目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并非其主要职能。从这些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自然界出现严重灾害的情况下,自然才成为神话关注的对象。与西方神话相比,这种现象无疑是极为特殊的。另外,自然神话在文献中出现的年代相对较晚。如女娲神话始见于《山海经》和《楚辞·天问》,很有可能到战国时期才开始流行;盘古开天辟地直至三国时代徐整的《三五历纪》才见于记载。
中国神话在内容构成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天灾神话特别丰富。就中国古代一些最重要的神话而言,“女娲补天”属于洪水神话,“共工触不周山”则是对洪水成因的进一步说明,“后羿射日”是公认的旱灾神话,它以“十日并出”解释旱灾形成的原因。“夸父逐日”同样是一个旱灾神话,夸父在《山海经》中同时又是旱魃,此一神话旨在说明黄河、渭水水位急剧下隐的原因。先民将此归因于夸父将河、渭之水喝干了。而有关英雄圣君的人文神话又往往与对水旱两灾的发生及治理密切相关。鲧禹治水神话不用多说,即便是炎黄之战与蚩黄之战的原因也与水旱两灾有关。由于水旱两灾逼使一些受灾地区的部落集体迁徙,从而与当地的原住民争夺生产与生活资源,由此发生了一些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战争。
中国神话在内容构成上的第三个特点,便是人文神话的相对丰富。除了圣君贤臣与文化英雄事迹以外,中国的人文神话至少还有两类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第一类是以感生情节为核心的始祖神话;第二类就是仙道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异常丰富,以姓族为单位,华夏集团大部分著名的姓族如夏、商、周、秦、楚都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而东夷、苗蛮、戎狄等尚未融入华夏集团的部落也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这些始祖神话(尤其以华夏集团的始祖神话为代表)往往有一个核心情节,那就是感生。仙道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彼岸乐土的想象、关于神仙的事迹和对于长生的追求等等。始祖神话、英雄神话和仙道神话三者的数量相当庞大,它们占据了中国神话的绝大部分。由此可见,中国神话就总体而言其实并不稀少,学术界所谓“中国神话缺少”的观点实际上仅仅在自然神话这个范围内才成立。
自然神话是否必然是最初产生的,或者是最普遍的神话形态呢?自然学派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马克斯·穆勒就认为神话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大自然以它的广大性和无限性唤起原始人一种确凿的、包围与支配着他们的无限的感觉,从而引起惊异与恐怖之情。在敬畏的基础上,宗教与神话产生了。这种理论乍听上去似乎有理,因为人首先接触的是自然,对自然的兴趣当然最先发生,自然神话的产生也必然早于人文神话。然而这只是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推测原始人类。实际上,神话的产生绝不是因为原始人类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如果我们的考察对象不限于印欧语系神话的话,就会发现自然神话并非最初产生或最普遍的神话类型。杜尔干的考察对象是澳洲土著,他对穆勒的说法就有过系统的批评。他在《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中说:“如果大自然的事物真是由于它们庞大可观的外形或它们显示出的力量而成为圣物,我们应该看到太阳、月亮、天空、山脉、大海、风,总之宇宙间一切有强大威力的东西首先上升到这种显要的地位,因为没有什么比它们更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感觉与想象了。而事实上,它们只是在后来才被神化的。信仰最早针对的对象……是一些最微不足道的植物和动物,对于它们人至少是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它们是鸭子、野兔、袋鼠、鸸鹋、蜥蜴、毛虫、青蛙等等。”随着人类学调查所得材料的日益丰富,人们发现原始人对太阳、月亮、天空和山岳等自然现象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他们认为这些现象的运动规则乃是理所当然的。飓风在斐济是一个几乎每年都要遇到的灾难,但埃文斯·普里查德在《原始宗教理论》曾引用过霍卡特对斐济人的调查,指出他从未发现在斐济人中存在解释飓风的有关理论,那里也没有一丝宗教敬畏的气味。原始人的心理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求知的兴趣和诗意的浪漫,然而他们最关切的乃是一些实际的事务,他的一切兴趣最后都要归结于以实用为本的人生观之上。神话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它在原始社会组织中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也就是说,自然神话缺乏与人文神话丰富这一现象并非中国所特有。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的氏族起源神话与天灾神话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追溯到中国神话产生时期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就生产方式而言,中国的文化中心——黄河、长江流域很早就进入农耕阶段。根据中国遗存的某些习俗(如吃狗肉)分析,华夏集团似乎未经畜牧阶段而直接从狩猎阶段进入到农耕阶段。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天灾(尤其是水旱两灾)最容易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威胁,它们不仅直接威胁人的生存,而且会引发很多的重大事件,如天灾会导致部落之间为争夺资源而产生争斗。又如,由天灾而导致的部落迁徙使得原本平衡的部落生态被打破,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动荡。在这个过程中,率领人民战胜天灾的首领会得到长期的景仰与称颂,成为初民心目中的神灵与英雄,这就是中国古代天灾神话丰富的原因。
相比于自然神话而言,氏族起源神话是世界范围内更为普遍的神话形态。这是因为氏族是各个民族内都存在过的社会集团。中国社会组织的基本发展态势是由氏族逐渐演变为部落,再由部落联盟演进为国家组织。在中国早期的社会组织中,氏族是最基本的单位,幅员的辽阔、氏族的众多更为氏族神话的丰富创造了有利条件。氏族起源神话的丰富和祖先崇拜观念的盛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氏族在维系社会组织方面的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自然神话是以自然万物为主体的神话,原始人通过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用原始思维的方式解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云雷火、自然万物是怎样形成的。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人文神话就是以人为核心的神话,比如以感生情节为核心的始祖神话、仙道神话等等。
球员24
1、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古代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学的发展起了
2、一种无具体作者的故事,源于种族或民族的原始民间信仰,把超自然的事件描写为解释自然事变的一种方式,企图提出一种对人类的具体看法或一种特定的宇宙观。从一种观点看,神话中没有反常的东西。从另一种观点看,神话表现一种社会和文化模式对支持并稳定世俗意识形态的某种超人层次的投射。马克思曾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
3、指流传在古代人民口头上的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它产生得很早,某些原始神话,远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创造文字以前就已经产生了。远古神话是原始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是当时人类在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对人类的起源、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幼稚理解;同时,也是他们企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精
4、印度诗学概念。“mithaka”是由“mitha”加后缀词“ka”变来的。“mitha”即有直感知识又有两种因素相互混含的意思,而“mithaka”(神话)的主要审美特征是超凡因素与世俗因素的结合,即世俗的直觉经验和超凡的形而上因素的结合,它往往借着神魔的故事形式表达上述的本质。神话也是有意识与下意识心灵活动的反映,是人类文化意识
5、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及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
6、神话是反映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世界起源、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一种文艺形式。当时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思维活动简单,对自然现象、世界起源、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缺乏科学的认识,又因经常遭受自然的威胁,因而产生幼稚的想象和主观的幻想。这些想象和幻想表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也表达了古代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