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到被Arthur“逗笑”的孩子是布鲁斯·韦恩,由童星Dante Pereira-Olson饰演 (之前就与杰昆在《你从未在此》有过合作)。此时的布鲁斯大概已经失去双亲(很可能是在剧院看完《摩登时代》后), 脸上充满阴郁。
猜测Arthur此时是真心想逗笑这个和他一样遭受着悲惨命运的少年。 由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Murray Franklin,据传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有着引导Arthur逐步变成小丑的作用。暴躁的抗议者与治安维护者,底层的人民在相互斗争,哥谭的政客们却声色犬马。从抗议者的打扮来看,小丑已然成为反抗哥谭腐败的符号。
在阿卡姆医院过道奔跑的Arthur好像在逃离身后的追赶,手中拿着的文件可能有重要讯息。
Arthur在镜前自己把头发染绿。“我曾经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现在我才意识到,其实是场喜剧。”Arthur终于变成了小丑,
他了解到喜剧的内核从来都是悲剧。官方首支预告片目前就告诉我们这么多,至于Arthur变成小丑的契机、 他是否在哥谭制造了灾难,是否会出现拯救哥谭的英雄,这些或许要等到今年10月电影上映才知道了。
《小丑》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大多超级英雄的电影起源,都是从一名平凡人如何被命运点金之手碰到讲起,又如何如何阴差阳错辗转反侧地变成一位披风凛凛的大英雄。但鲜有反派角色是从头到尾交代的,反派们多数是“已经完成式”,突然就冒出来,没有来由地,就已经变态得不得了了。
最多用自白倒叙一下自己是如何到了这般田地。所以Joker这部以超英史可能最有名的反派为主角的电影,真的令人眼前一亮,终于知其所以然了。看毕这部电影,在影院灯还未亮起时,就已经屏息紧张,害怕有人突然开枪扫射,走出电影院,更觉得寻常街头都危机四伏,像得被害妄想症。
因为这部电影的渲染力度真的太高,即使是优良公民,看完电影都觉得三观短暂颠倒,大脑晕眩,险些要与主人公共情。这部电影尽管是由DC出品,却不是被归类为超级英雄片,因为里面既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超能力。
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底层蓝领,丑陋,贫穷,有癫笑症,因为人生中堆积了太多糟糕的一天,终于如堤坝溃泄,开枪射杀第一个人,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又因为他现诸报端的形象恰好是他工作被辞退后还带着的小丑妆容。
顷刻间小丑这个iconic面容被愤怒的群众视为代言人,模仿者众,成为现象。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实在太惊人了,我要是鲁妮玛拉看完电影已经吓得立即逃婚分手。外形极端暴瘦,驼背,双脚长短不一,面容沟壑密布,每一条皱纹都像是被社会掌掴八十八次之后形成的。
一登场故事就自动汩汩流淌出来了。为了角色暴瘦成这种嶙峋的地步 令观众不得不即刻肃然起敬。因为人物设定中有一条是小丑会不受控制地大笑,常常发生在他想要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时刻,又因为莫名的大笑会瞬间毁灭他想要得到认可的愿望。
所以他又想抑制,又痛苦崩溃,需要笑哭结合,简直是高难度动作,稍有不慎就会演成脸部神经抽筋或者油腔滑调。但他每次大笑兼恸哭都演得极有说服力,令观众也为他揪心,因他的处境而感到切实的难堪与尴尬,甚至希冀有医学奇迹出现他可以瞬间停止大笑。
电影的故事是非常疯狂而扭曲的,只要换一个演员,很可能就没办法令故事完整立起来。这名底层的可怜人,被青少年欺负殴打,被领导辞退,被社会上形形色色各类人用鄙视目光砍杀,岣嵝身躯,模糊面目,像是永远要这样匍匐到死了,但突然他爆炸了,变成了一个凶手。
然后又变成了一个icon。在电影末尾,他因为车祸被撞击昏迷,他的追随者们将他从车中救出,放在车的引擎盖上,然后开始欢呼膜拜。这是非常非常古怪的景象,但有了他之前的表演铺垫,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
电影的故事设计、画面和音乐无疑都是很好的,但演员的表现实在过于抢眼,整部电影是杰昆酣畅淋漓的狂舞,说服力强到看完电影的那个晚上走在街上和那些流浪汉模样的人擦肩而过会开始想象会不会其中就有这样一个人。
生活窘迫,被欺侮,毫无希望可言,突然发起难以停止的犯罪行为,然后被更多类似的人共鸣,然后引发更多的冲突。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太深了,如果说诺兰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讲了要成为一个超级英雄需背负多少不为人知的血泪。
那这部小丑大概是说了要成就一个超级反派需有多少糟糕的因素一起促成。里面对于哥谭的描画非常的具象生动,又四两拨千斤,只要看到萧索的街道,肮脏的地铁,清冷的色调,就明白一切冲突的来源和愤怒的人们是从何而来。
更惊喜的是,这部电影意外地从某种程度上complete了蝙蝠侠这个故事。我们在这部片里看到了布鲁斯韦恩和他的父亲托马斯韦恩。这是超级英雄第一次以背景板配角的身份亮相,他们不再是第一叙述主体,观众也不再透过他们的视角看电影里的世界。
而只是主人公眼里那个不近人情的阔佬和他养尊处优的小少爷,在豪华的电影院里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和资本家们一起大笑黑白荧幕里被资本家剥削成怪人的卓别林。结尾处蝙蝠侠父母的遇害,也被放到了更大的时代环境里去。
不再是被一个无名无姓的亡命之徒莫名抢劫,而是,在小丑枪杀了电视喜剧主持人引发全城轰动之后,有一个人有样学样,对城中富豪开枪,以示愤怒。这一笔令我非常震动,简直是把蝙蝠侠和小丑这段故事重新定义了。
小丑不再是一个突冒出来痛恨蝙蝠侠的反派,他们结下的梁子,命运的羁绊,原来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蝙蝠侠父母的死,也不是一个意外,而变成了disadvantaged group愤怒累积直上云霄之后最终爆发的结果。
扩展资料:
《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杰昆·菲尼克斯、莎姬·贝兹、罗伯特·德尼罗、弗兰西丝·康罗伊、布莱特·卡伦等联袂出演的犯罪剧情片。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
《小丑》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讲述小丑的起源故事。该片是华纳和DC所独立开发的影片,与目前的DC扩展宇宙并无关联。
该片于2019年10月4日在美国上映,随即以9620万美元的收入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榜,创下北美影史10月份上映影片首周末最高票房纪录。截至2019年11月8日,《小丑》全球票房将超过9.57亿美元,成为了影史上最赚钱的漫改电影。
《小丑》是一部完全的以一个小丑形象撑起来的电影,所有的镜头内容都服务于表现出边缘性和复杂性人物小丑的特点,这个主角不再是一个尊严、权威有英雄气概的大人物,相反,他渺小、撕扯且消极。
绿色的头发、惨白的面容、夸张的大嘴唇,还穿着作为优雅姿态象征的西装,而小丑过的一点都不体面,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癫狂的神情、神经质的姿态格格不入这个世界。
小丑也曾好好的生活,按时吃药、上班;准时去心理医生那里报道;随身携带“对不起,我有某种疾病......”的卡片;努力窥视所取笑人们的反应,调整表演方式。只不过是再洞察这彼此之间的无法倾听的冷漠,这愚蠢的百般矫饰的虚伪人性。
小丑“轻轻一推”,犯罪就如同传染病一样,遍布全城。开始一场邪恶的狂欢!
在以前,小丑总是和狂欢相连,甚至是其内容的象征。然而狂欢的本质是平等和自由,庆贺暂时摆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现有制度。
美国哲学家安·兰德指出:艺术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导,而是展示——用有形化的图像向人类展示他们的本性和他们相对于世界的位置。
生成、交替、更新的时间节日,打通过去和现在的脉络,带着面向未来的反叛的隐喻。
动荡、残暴、恐惧的现实主义和不满的姿态、释放的需求、癫狂沸腾的内心世界极端结合,死亡和初生、诡异和平静,这种或相互排斥、或相近相似特点融合表现,挖掘埋藏意识深处的共鸣,看荒诞人间悲喜剧。
真是特别喜欢他在楼梯跳舞的一段,他明白一切都是笑话,他自己也是个笑话,对快乐的期待逐渐殆尽,而对命运的嘲讽也一直存在。
从黑暗镇压中衍生出来的暴政和疯狂,是小丑开明的声音。这是一部超乎人类想象的杰作。它不仅是一部关注底层、属于小人物的电影,更是一部社会警示寓言。当高谭市终于陷入骚乱的泥潭时,事实上,没有人能责怪这个看起来邪恶冷酷的小丑引发了骚乱。
小丑的觉醒如果希斯·莱杰的小丑在《蝙蝠侠》中扮演了所有小丑的疯狂,那么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则扮演了亚瑟,一个生活在尴尬中却仍然心地善良的喜剧演员。他如何在痛苦的挣扎中变成一个没有人性的小丑。杰坤惊人而妖娆的演技将亚瑟复杂的心理倾向演绎得淋漓尽致,无漫画的角色“小丑”的改编给了影片更为丰富的内在层次和诠释空间。在电影的开头,我们看到亚瑟是一个完全边缘化的人。虽然他有一个喜剧演员的梦想,但他只能靠扮小丑赚取一点收入。他有精神病,爱笑,但得不到社会的有效帮助。他甚至受到街头歹徒的侮辱和殴打。同时,他还有一位身体状况不佳的母亲需要照顾。但那时候,阿瑟的希望还很渺茫,因为我母亲曾经教导我“永远微笑,你有使命,让世界充满欢笑”。所以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认可。谁会认为小丑谁是等同于邪恶实际上是一个比别人更纯洁的人。
这部电影的关键细节是亚瑟的日记。在这本因某种原因而逐渐改变的日记中,亚瑟曾经用右手写下“患精神病最糟糕的是……”,然后左手用完全不同的扭曲字体写下“人们希望你表现得像个正常人”,还伴随着小丑般的微笑。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亚瑟并非单纯的精神病,而是人格分裂。一般情况下,亚瑟在那里。但当亚瑟被迫陷入绝望的境地时,代表着疯狂和黑暗的小丑逐渐从他的心中苏醒。
什么惊醒了小丑?一个真人秀节目曾经邀请富人去体验穷人的生活。在经历之前,富人总是认为:“如果你有战斗的意志,弱者就可以成为强者。”然而,在穷人只有两天的生活之后,他们承认,在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弱者只会变得越来越弱,越来越悲惨。小丑所做的就是把这样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搬上银幕,上演荒诞而戏剧化的人际悲剧。在《小丑》可在星辰影院www.xcying.com 观看详细内容中亿万富翁托马斯·韦恩是不是亚瑟的父亲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这部电影中,正是因为亚瑟发现自己不是托马斯儿子的“真相”,他才在杀死母亲后真正变成了一个小丑。但我认为电影中最黑暗的部分是亚瑟真的是托马斯的儿子。
这不仅是因为阿瑟当时不是托马斯的儿子,阿瑟的母亲不能满足收养条件,更重要的是,阿瑟的母亲说她在电影上映前已经签了一些协议。托马斯协议的残酷之处在于,亚瑟的母亲一辈子都不敢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孩子的生活,这样她就可以彻底抛弃自己的关系,这足以让亚瑟生气,杀死母亲。当原本生活在泥泞中的亚瑟冷漠,被同事背叛,被偶像嘲笑,被社会抛弃,甚至被他最亲近的母亲“欺骗”时,双重人格的亚瑟终于死了,而逐渐被笑病惊醒的小丑,终于在“我的死亡比我的生命更有价值”的使命中醒来。唤醒他的不是一个人或一件事,而是整个社会陷入了一个完全的黑暗之中,只允许邪恶和虚伪。
小丑的寓言有人认为小丑是一部很有挑衅性的作品,它激起了人性的消极一面,但我认为它与电影恰恰相反。从《亚瑟小丑的眼泪》的第一幕到人性的终结,这部电影反复反映了美好,整个哥德姆城的衰落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社会寓言,这是其中最具讽刺意味的一幕,一群人在电影院的底层举牌抗议,电影院里一群衣冠楚楚的上流社会人士在嘲笑卓别林的现代。卓别林的《现代》是一部讽刺资本家压迫和摧残底层工人的喜剧。然而,一群上流社会的人只能从表面上看电影的笑话,对电影院外的抗议充耳不闻。事实上,这个社会的阶级对话已经完全封闭了。底层认为富人是富人,而上层则认为穷人最终是懒惰和懒惰的,不同阶层之间激化的冲突将如小丑所示。穷人将整个社会拖入暴动,而富人将在暴动中失去全部甚至生命。没有人能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
电影结尾被人包围的小丑其实并不是新秩序的创立者,只是一个悲惨的受害者。那么谁是他的侵略者?这是制度的缺陷,是一无是处的自私,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毕竟,世上没有人天生就是小丑。
电影《小丑》真的是一个经典剧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