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述宋代和元代山水画风格上的差异?

2024-12-04 04:16:1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宋代的山水画多用绢,钩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代山水画多用纸,利于干笔皴擦,“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墨法则干、湿并用,变化莫测,一片莽莽苍苍。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元以后,明清两朝,山水画明显逊于宋元,没有了宋元山水画的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很快进入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山水画方面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花鸟画方面,随着文同、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们以墨竹、墨梅(与南宋末的兰、明后的菊合称“四君子”)等专科绘画的流传,崇尚主观意趣、崇尚笔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画”开始兴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鸟画《老松八哥图》等为后世水墨画的发展又开新路。徐熙开创了“野逸”风格的水墨形式与其孙徐宗嗣继其祖业创立的“没骨法”水墨花鸟在民间得以发展。当然,水墨画在宋代人物绘画上也有新的发展。如梁楷的“减笔”画《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画之一。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地影响。水墨画大体上是依着以赵雪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向前发展的。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重视画家主观意志、兴趣和思想感情抒发。 赵雪松主张绘画的现实主义,强调绘画笔墨与书法的一致性,标榜复古、提倡书法笔墨的趣味。作为元四家(赵雪松、黄公望、王蒙、吴镇、后董其昌也用倪鲢替换他)之首,引导了元代水墨画的新一轮重要变革,摆脱了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的艺术情趣。他们用干笔皴擦代替湿笔晕染,逐渐用纸张代替绢素。他们的艺术成就体现了中国画的一次创造性发展,对明清绘画理论、创作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元代水墨画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新立意。突出表现就是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水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实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回答2:

南宋的山水画往往充满了个人激烈的情绪,而缺乏怡人的景观,强烈的剑拔弩张的逼人气势令观者不安。那些险山俊石恐怕不是来自秀润的江南,而是来自画者胸中的丘壑吧。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意境开创上的最高峰,元代画坛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山水画家主要以文人为主,由于他们对新的艺术价值和完美理想的追求,于是创作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即由重客观、重再现转变到重 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倾向上来。 清初挥寿平也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所谓“灵气”,自然不是指客体自然景物,也不是指技巧法度的娴熟高妙,而是指主观的内在心绪与情感.这正是元代绘画不拘于客观物象似于真的渊源,故我们称元画所创意境为“心境” 。

元代绘画还有一点特别,就是特别强调脱俗。历代绘画都讲究脱俗,但皆没有元代的画家强调得这么厉害,亦是元代社会精神使然。元代士人的隐逸是社会性的。同时,社会发展了,对物质的要求也不一样,社会性的大退避不可能全部匿身山中。元四家是最雅的人了,但黄公望、吴镇到处奔波卖卜,倪元林做生意浮游与五湖间,王蒙当小官吏,无一不和俗打交道。正因为元隐逸者们和世俗混在一起,“八娼九儒十丐”的等级也刺激了这些文人,为了把自己和世俗分开,就须特别强调脱俗。脱俗的口号愈响,愈说明他们和俗离得很近。只有在他们的那些作品里,在精心构建世外桃源里,他们才能一如所仰慕的历史上的高人志士一样,在悠闲的赏月,观瀑,抚松,听涛,对弈,垂钓,读经,访友……如此清闲如此恬适,完全听不到世俗的风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