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变形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2024-12-02 05:03:4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变形缝和后浇带的作用基本差不多,都是为了防止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建筑物破坏而设置的,但变形缝是永久设置的,而后浇带在主体施工完成后是要补浇混凝土的,具体的补浇时间,不一定,有主体完成后14天的,有28天的,有42天的,还有60天的,一般看设计的要求。而且变形缝处钢筋都是断开的,不连接,而后浇带处的钢筋是否连接,就要看设置后浇带是为了防止那种变形了,沉降的就不断,伸缩的就要断开。

回答2:

  一、建筑构造变形缝
  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主要分类】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 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防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沉降缝: 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三缝合一:缝宽按照防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二、后浇带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分类】
  1.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3.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砼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伸缩后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