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场革命爆发的条件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观方面是指革命阶级或革命政党的成熟,客观方面是指即危及到上层统治阶级、又危及到下层被统治阶级的危机。
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8世纪末期。当时的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钢铁、煤矿、纺织等行业开始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征,如使用蒸汽机、雇佣成百上千的工人进行劳动等等。这些行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但是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法国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业资产阶级。因为在当时的法国拥有这样发达的生产水平的企业毕竟占极少数,法国的金融资本发达,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法国大革命的领导阶级仍然是以大商人、大金融资本家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
15世纪——18世纪,欧洲大陆上发生了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除了洛克是英国人之外,剩下那三个都是法国人。启蒙运动的主题是人权、民主、自由、法治等等,这些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这场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使得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以往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与宗教发生联系,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体为清教徒,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为破坏圣像运动等)
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统治法国的为波旁王朝路易十六。该王朝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之下曾经出现过以重商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改革,主张通过对外贸易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这次改革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之一,它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法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但到了路易十六执政期间,法国的国家机器日益腐败没落。国王不理朝政,以修锁打发时间,被称之为“锁匠国王”;皇后玛丽·安东尼为奥地利公主,挥金如土,被称之为“亏空夫人”。其他的贵族官僚也在声色犬马中堕落下去。
为了维持这种贪污腐化的生活,波旁王朝通过苛捐杂税将危机转嫁到第三等级身上。当时的法国等级制度森严,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包括皇室成员在内的世俗贵族,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当时的工人阶级还没有达到被剥夺的一无所有的程度,所以不能叫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其中前两个等级属于特权等级,他们占有着大量的生产资料却不纳税,而广大第三等级尤其是农民要承担着相当繁重的苛捐杂税。此外,封建社会造成的分裂割据局面导致了关卡林立,也加重了税收负担,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形成。
这样一来,随着时机的日益成熟,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