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的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的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的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
性格的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收获我们美丽的人生!
扩展资料:
学会感恩故事。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
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
被老师骂了一顿”、“真惨啊,丢了钱包,自行车又坏了”、“唉,宿舍的阿姨真罗嗦”……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边。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
其实,所抱怨的事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只是明智的人一笑置之,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情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恩,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做好应该做的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恩
感恩要从生活点滴做起,从生活小事入手,对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都认真说句谢谢你。
1、爸妈养育孩子成人,孩子要学会感恩,同样回报父母以爱。
2、孩子围绕着父母,给父母带来快乐,父母要学会感恩,感恩孩子来到身边。
3、去上学了,老师孜孜不倦地传授学生以知识,学生要学会感恩,以后回报社会。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
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扩展资料:
故事:朋友的巴掌与帮助: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那个人很伤心很伤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
“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写完后,他们继续行走。他们来到一块沼泽地里,那个人不小心踩到沼泽里面,另一个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个人得救了,他很高兴很高兴,于是拿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写道:
“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头雾水,奇怪得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写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却把它刻在石头上呢?”那个人笑了笑,回答道:
“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或者有什么对我不好的事,就应该把它记在最容易遗忘、最容易消失不见的地方,由风负责把它抹掉,而当朋友有恩与我,或者对我很好的话,就应该把它记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尽管风吹雨打也忘不了。”
感恩,让人学会易地而处,换位思考,对他人更多一份体察和谅解。学会了感恩,也就学会了生活,人生的境界也变高了一层。记得央视有一广告:每个人都是一座山,最难攀登的是自己。尽管步子很小,但每一步都是一个高度。是啊,懂得感恩变会使得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情操得以升华。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里失窃,被偷去了很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写信劝他不必在意,罗斯福当即回信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第一,贼偷去的只是我的东西而并没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偷去的只是我部分的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一件不幸的事。但罗斯福却从不幸中找出了三条感恩的理由。的确,感恩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以一副好的心情走向前去,他回赠的一定是相同的笑容。以一颗感恩的心接受世界,你的生活变会处处充满阳光!
歌手丛飞无私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让人感动不已。可是,这样一则报道让我震惊了:丛飞因为病情严重,目前生活十分困难,而一些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却还向他索要生活费。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年来,丛飞的付出是应该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成了空话,这样一味的索取,这样不知感恩,多么可悲,多么让人痛心。这些不知感恩的孩子们啊,醒悟吧!我们应该感恩,感恩我们可以安安静静的吃早餐,无忧无虑的上学校。感恩每天睁开眼睛我们不会闻到刺鼻的硝烟味儿,不会听到炮弹的尖叫声,不会见到满眼血腥...
...
让我们带上感恩的心,一起去面对暴雨的洗礼,一起去追逐美丽的梦想,一起唱响《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这是一个几乎妇孺皆知的故事。汉初的韩信,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受到了一个洗衣妇的帮助,给过他饭食,在功成封侯之后,韩信一直没有忘记这位与自己素不相识的洗衣老妇所施予的一饭之恩,赠其以金银珠宝,这便是“漂母一饭”的典故。在这个故事背后,蕴藏的是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品德——知恩图报,也就是要学会感恩。
曾经有人这样给人下定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此说来,人是社会的人。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呵护、影响、教育、培养、提携、关照、批评和帮助下生活着,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而孤立地存在。每一个人的成就和进步,都融人了别人的心血、真情和智慧。因此,要常怀感恩之心,要常有图报之情,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知。
恩情的种类有千万种,同样,感恩的对象和感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对自己身处困境或遭遇不幸时别人给予的特别关照要感恩。古人早有圣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年朱元璋率兵打仗被困时一连几天粒米未沾,是一位农妇给他吃了一顿饱饭。对此,他总是像韩信一样感念于心,以至在当了皇帝以后还专程去看望这位农妇,谓之“一饭之恩不忘”,受人称道至今。相反,对那些过河拆桥,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人,人们都会鄙夷地谴责:没有良心!
对父母的养育要感恩。十月怀胎的艰辛,从小到大的操劳,这是儿女们永远报答不了的父母恩情。正因为如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成了千古绝唱。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所以,人们对那些不孝敬、不赡养老人之徒,与老人争房子、抢财产,甚至于把老人扫地出门的不孝子孙,总是从心里鄙夷和痛恨!
对师长的培养、教诲、提携要知恩图报。我国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在蜚声中外以后,仍每年都去拜见他过去的老师。他在获得全国科技特等奖后,真诚地坦言:成绩和荣誉归功于党和军队,归功于教诲自己的老师。
还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利用休假的时间执意跑到当年的老连长的家乡,对老连长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军礼,深情地向老连长道谢:当年是你提拔我当了班长,我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就是感恩图报。但是,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人,把自己的进步、提升和取得的成绩只看做是自己能干,而把培养、提携自己的组织和领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甚至还有因为个人私利没有得到满足而反目为仇、恩将仇报的人。
对同学、朋友的帮助同样要感恩。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是说,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辅助。更何况没有谁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一些沟沟坎坎,别人的理解、支持和友谊比什么都珍贵。这些都应当铭记于心而永怀谢意的。
在今天看来,如果说韩信的知恩图报是他位高权重之后的举手之劳的话,那么我们更多的人则需要靠自身绵薄之力的积累去完成“涌泉相报”的心愿,有些人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在某电台有一期《冷暖人间》的节目中,讲述过一个“报恩”的故事,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雯却为“报恩”而走得太远太远。雯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当年上大学时,在无钱交纳学费的情况下,她的姨夫帮她圆了大学梦。可是作为回报,在姨夫的要求下,她却做了他的情人。我们究竞应该如何“报恩”?在这个故事背后有着引人深思的问题。
一个人受了别人的恩惠,当然要记得在自己能够报答的时候及时报答。报答的方式是很多的,可是一切的行为应该是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如果超出了情(真情)和法,以一种违背伦理的方式报答,那就失去了报恩的意义,也谈不上报恩。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她的行为是违法的,她不但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显然这不是什么“报恩”了。
作为我们民族质朴的传统之一,感恩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和良知,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更是构筑和谐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知道并身体力行知恩图报的人,才有资格堂堂正正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