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和珅虽然贪污受贿,但是留着和珅自有他的用处。可是嘉庆皇帝早已看不惯和珅的德行,一即位便把他惩处了,后来想想,多少有点懊悔。
嘉庆15年后为何后悔抄和珅家?和珅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小时候受尽后妈虐待,与弟弟相依为命。天资聪慧的和珅懂得只有读书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勤学刻苦 ,后来逐渐掌握了满、汉、蒙、藏4种语言,熟读四书五经,可是命运捉弄了他一下,使他科举失意。后来在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帮助下,才慢慢走进了官场
刚入仕途时,和珅并不是贪官。因为他非常能干,而且勤劳,办事效率高,渐渐的走进了乾隆皇帝的视野并取得赏识。1780年 ,年仅30岁的和珅,已是户部右侍郎和军机大臣。他奉命前往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和珅觉得天高皇帝远,于是私吞了李侍尧的大部分财产,从此染上了贪污之瘾。
同年,和珅的长子迎娶了乾隆的10公主。和珅成了乾隆的亲家,众官纷纷巴结讨好。和珅开始肆无忌惮的贪污受贿,而且还他还私下参与了当时广东十三行进行经商,因此他的钱财比国库还多。1784年,乾隆第6次下江南,和珅包揽了各项开支,未花国库一分钱,乾隆玩得十分开心痛快。从此清廷上下没有和珅管不着的事,他掌控科举,贩卖功名,既挣了钱又结交了大批党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他还发明了“议罪银”之制,官员犯罪可通过罚款免罪。从此大清朝成了贪官王朝,而国库倒是充盈。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但是和珅陪伴了乾隆几十年,不仅成为巨富,而且还成为了的乾隆身边的大红人。不管皇上交代任何事情,和珅凭着自身的能力和人脉都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事实上,乾隆不是个糊涂的皇帝,和珅贪赃枉法,乾隆心里非常明白。但是乾隆认为,稳固江山只靠一个明君是万万不够的,还要靠左膀右臂。但是乾隆私下里也掌握着和珅的把柄,以防万一。所以乾隆把一个效力于自己又有能力的和珅,牢牢把控住,只要他不越界,贪图钱财也无妨,直到乾隆去世时,和珅的地位依然很高。临终前,乾隆还一再叮嘱嘉庆不要动和珅。
85岁时,老态龙钟的乾隆禅位给了嘉庆,但是还有点不甘心放权,上朝时,嘉庆如同傀儡,年迈的乾隆有气无力说出的话,只有在旁的和珅能听懂他的意思,转而发号施令,被称为“二皇帝”,而坐在旁边的嘉庆则面色阴冷。1799年2月7日,乾隆去世,次日,刘墉带头弹劾和珅,嘉庆把和珅软禁在宫中,随即革职下狱,15天后赐死和珅。和珅全部家产抄出,约合8亿多两白银。
嘉庆即位后,民间起义频频发生 ,为镇压起义,清政府付出了巨额的军费支出。嘉庆与他的祖辈比起来,显得缺乏政治胆略和革新精神。从和珅家里抄出8亿多两白银的家产时,嘉庆非常兴奋,认为可以充足国库,可是15年后追悔莫及,因为自从抄了和珅之家后,朝廷再也没有像和珅这样的可用之才,而国家上下仍然存在贪污之风。
总之,嘉庆能力有限,虽然杀了和珅马上充足了国库,但总感觉缺乏了一个为自己办事的能手,和珅虽然很贪,但是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新一代知名的腐败分子,慢慢自杀了。抄家时的银子,大数字也非常令人震惊,竟然有白银八亿两,比国库也要充足数倍。那时候的嘉庆皇帝十分激动,一大笔金钱能够充裕国库。但是想不到15年之后才后悔不已,缘故由于自打抄家和珅后,官府再无像和珅那样的能用之才。而官府当中的高官依然存有受贿的作风。
但是早已已过15年,最后也只有是追悔莫及。相比乾隆,嘉庆的目光大自然不如乾隆卓识了。
因为如果有和中堂在的话,就不会有人胆敢贪图国库的钱财了,所以他非常的后悔
因为和珅虽然贪但是也是有很大用处的,而且有纪晓岚和他互相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