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145

2024-11-11 09:06: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老师们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在小学里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中学后成绩却不好了,小学老师认为这是中学老师放手太多,没有教好学生;而中学教师则说这些学生在小学时数学就没学好。事实是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他们充分地掌握了小学数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应对各种挑战,跨入初中大门。随之而来的问题就产生了,小学生如何顺利地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尽快地适应初中数学的节奏,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很好地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于是我关注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的课题研究。
以为,首先教师的思想要意识到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必须要衔接,在备课前要仔细了解所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知识的联系有哪些,哪些小学已皮旁经学过了,学到什么程度?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会怎样思考现在面对的问题?中学固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是应该的。但是应该缓缓放,决不能忽视这种过渡与衔接。人教版教材从数学与生活到数学与思考作了有益的尝试,这些很值得我们深入地展开研究。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刚入初中的学生采取了一些做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必胜信念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出一个道理:新生的第一节课教师必须要更精心的准备,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开始课是这样上的:简单自我介绍后,开始数学兴趣题的探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教与学的默契。
例如,速算999998×999992得多少?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出“头同尾补速算法”:83×87,45×45,91×99……,通过学生运算与老师的速算对比,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再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总结、验证的过程,得到一般规律;再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二进制编制的“神算年龄”的游戏,学生只要对每张卡片说“有”或“没有”,最后老师就能一口报出学生心中想的年龄数……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既让学生对老师由衷地敬佩,也让师生关系得到升华,又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有力的铺垫。
二、吃透差异之处,转变解题习惯
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既有内在必然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差异之处,就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同时让教学效益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1、数域的扩展,使得原来正确的结论成了错误的结论:比如“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小学生的答案是1,但是到初中则不然答案应当是:1和-1;再比如:“最小的两位数是________,”小学生的答案:10,到初中答案应当是:-99……
2、由于分类的不同,有些数使用渐少,甚至不再使用:比如“小数”全部理解为“分数”,“带分数”或“假分数”取而代之。到了初二、初三分类思想的运用更是屡见不鲜。
3、解题习惯随之变化:小学中解答题直接做,初中开始:计算题、解答题要写“解”;这一问题是最值得我们初一年级老师关注的。
4、小学数学中的“两个数的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两个不为零的两数之差必小于被减数”到初中由于引入了负数,这个结论立即出现错误。
有理数这一章首先在小学学过的自然数、0、分数、小数的基础上,结合温度与海拔高度为主两种在小学已经有所接触的实例,引出了正数和负数,从而将数域扩充到了有理数范围,另外该章还在讲述了有理数的基础上,对比小学学过的四则运算,依次学习了有理数的加、除、乘方运算。教材这样编排已经充分体现了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知识衔接性,作为教师无疑应该大力利用;当然,对于多数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初中的数学知识远比小学抽象。学生还经常问老师那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是不是都错了,为什么与现在不同呢?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这些问题呢?形如此类,只有老师提前熟知这些差异,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转变思维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特别关注的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用综合法解题,应用题列综合算式的较多。初中数学则不然,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化未知为已知的方程思想,利用顺向思维来解题,相对小学的思维方式来说容易得多。这种方法显然比小学方法优越,利用方程这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小燃枯橡学数学中很多问题,这正是初中代数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摆脱算术思想的束缚败森,充分领略到方程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两种方法的对比,通过同一个例题来比较两种思想的优劣,这样最有说服力。
例如:甲乙丙丁四个数和为100,甲加4的和,乙减4的差,丙乘以4的积,丁除以4的商,恰好相等,求这四个数。这道题用小学算式方法来做很复杂,但是用初中的方程思想就很简单了。
四、渗透数学思想,学会数形结合。
初中数学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有很多,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这些都有待于老师在教学中有机渗透。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零小的数讲到有理数时,就要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中,就要对有理数加法的各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九年级几何“圆周角定理”证明时也要进行分类研究,讨论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是向学生传授数形结合思想的绝佳时机,它把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联系起来,为后来的学习打开方便之门。
在数学与思考中,还要渗透不完全归纳法的思想。
总而言之,我认为要想让小学生快速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必须高度重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教学,要设身处地从小学生的角度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地明确初中数学各方面的要求,找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契合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