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虫字旁右边一个卑是蜱。
一、蜱的释义
节肢动物,身体椭圆形,头胸部和腹部合在一起,有四对足。种类很多,有的吸植物的汁液,对农作物有害;有的吸人畜的血,能传染脑炎、回归热等。也叫壁虱。
壁虱 。蜱螨类蜱总科的许多节肢动物,比近缘的螨类大得多,附着在温血脊椎动物体上吸血,是人类和较低等的动物很多传染病的重要媒介。
二、汉字字源(如图)
三、字形演变(如图)
四、组词
蜱醢 蜱蛸 蜱麻 草蜱子 蜱蜉戴盆
扩展资料
一、蜱醢 [ pí hǎi ]
蚌肉做的酱。
二、蜱蛸 [ pí shāo ]
螳螂的卵块。
三、蜱麻 [ pí má ]
即蓖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掌状分裂。种子叫蓖麻子,榨的油叫蓖麻油,医药上做泻药,工业上做润滑油。也叫大麻子。
四、草蜱子 [ cǎo pí zǐ ]
草蜱子即蜱,对人类健康威胁仅次于蚊子。
五、蜱蜉戴盆 [ pí fú dài pén ]
释义:比喻力不胜任。
出自:汉 焦赣《易林·复之萃》:“蜱蜉戴盆,不能上山。”
译文:身体的力气不能支撑自己做这件事情的,就不能上山。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草爬子(东北某些地区把蚰蜒也称为“草爬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
该寄生虫极其喜欢皮毛丛密的动物,尤其喜欢黄牛,经常可以在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发现其身影,多时会聚集成群,并且非常不容易剔除。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农村极为常见。
蜱 pí
〈名〉壁虱 [tick]。蜱螨类蜱总科的许多节肢动物,比近缘的螨类大得多,附着在温血脊椎动物体上吸血,是人类和较低等的动物很多传染病的重要媒介。也叫“壁虱”
相关词组
蜱蛸
蜱麻
蜱醢
蜱蜉戴盆
蜱pí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蜱的中文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五笔86:JRTF 五笔98:JRTF 仓颉:LIHWJ
笔顺编号:25121432511312 四角号码:561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731
基本字义
1.
蜘蛛一类的动物,体形扁平,种类很多,有的吸植物汁液,有的吸人畜的血,传染疾病。
详细字义
〈名〉
1.
壁虱
[tick]。蜱螨类蜱总科的许多节肢动物,比近缘的螨类大得多,附着在温血脊椎动物体上吸血,是人类和较低等的动物很多传染病的重要媒介。也叫“壁虱”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pí)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草爬子(东北某些地区把蚰蜒也称为“草爬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