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华的成长经历

2024-11-14 23:00: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少年“有本事”
周克华生于1970年2月6日,这个日子之所以容易被他身边的人记住,因为这天是大年初一。在那个寒冷的日子里,周克华的降生也曾带给父母一些温暖。周克华的父亲是回乡的知青,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因为这个原因,他在生产队当了多年会计。上世纪60年代末,周克华的父亲娶了一个离婚且育有两个孩子的异乡女人,她后来成为周克华的母亲。周家的生活比较拮据,但当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是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好攀比的了。周克华的童年,就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农家度过。
在童年玩伴陈启红眼里,周克华小时候“蛮有本事”。他印象最深的是,周克华喜欢游泳,游得很好,在一起玩的小孩子里面,这一点很突出。陈启红曾与周克华等几个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附近小河游泳,抓螃蟹。抓上来就掰开来,生生吃掉。有时也会烧一堆火,烤着吃,这样口感好一点。陈启红记得,从家里偷拿火柴出来的人,通常都是周克华。
谋生之道中断
嘉陵江从二塘村东侧蜿蜒而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河里去“上河沙”曾经是村民们赖以维生的一份好差事。
据村民描述,周克华十几岁便和父亲下河。“我们都只干个两三年,他干了得有将近10年。”村民回忆,村里有几十人一块干活,但周克华父子总是独来独往。
陈启厚介绍,周家很少和村里其他人打交道,亲戚也少,即便是红白喜事,周家也不参与。他说,周克华的性格和父亲周正喜极像。周正喜原本是二塘街上人,上世纪60年代,正在念中学的他被下放到村里改造,从此就没有再回去,成了“我们山上人”。
周家属赤贫,在河里干一天活,能挣20多块钱,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周克华和父母生活极为节俭,红砖楼由此而得以在2001年前后建成。村民们回忆,周克华干活非常勤快,大多数时候,他坐着不吭声。一旦有汽车过来,他却总是跑着上前揽活。瘦瘦弱弱的小伙子,力气着实大。
后来挖沙业务被人承包,村民们谋生之道中断,周克华走出二塘村。
与枪支“结缘”
据警方称,周克华曾经在2005年因贩卖枪支,被云南铁路法院判刑后在当地服刑,公安部通缉令的上半部分照片便是他服刑期间采集的档案样照。但陈世珍回忆,2000年前后,家里就来过大批警察,在儿子的房间里搜出子弹,周克华也因此被劳教两年。这是周克华第一次和枪联系起来。
子弹把老两口给吓傻了,但陈世珍说从来没有见过儿子有枪。她说了个近乎离奇的故事。周克华在上沙时,突然来了个背猎枪的老头,将周克华带走,听说是去了武汉,并在武汉出了事。“开了枪,但不是杀人,是朝天开的。”
入伍梦破碎
据陈世珍回忆,儿子26岁结婚之后,便搬到了南岸区长生镇附近租房居住,从此很少回家。10余年里,她对周克华的经历知之甚少。
据了解,周克华刑满出狱后,到铁路上找了一份装卸集装箱的差事,在他一位堂兄开的公司。大多数村民并不清楚“周华仔”在外面犯了什么事。
周克华结识了前妻徐某,两人育有一子,目前在念初中。他学会了驾驶技术,堂兄的公司转战成都之后,他转型为一名中巴客车司机。两三年的司机生涯,周克华因为一次超载事故被扣了车。随后,他与妻子离婚,履历戛然而止。陈世珍说,儿子只告诉自己,要出门打工。
从2004年开始,周克华连续8次持枪抢劫,每次均成功逃脱。没有人知道这8年间他到底是如何度过的。有说法称,周克华反侦察能力极强,是由于其出身特种兵,但警方否认这个说法。陈世珍也明确说,儿子没有当过兵。她回忆,20岁左右的时候,周克华曾经想入伍,但体检没有通过,“血压不正常。”

回答2:

周克华(1970年2月6日—2012年8月14日),男,汉族,初中文化,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二塘村人,身高1.67米,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公安部A级通缉犯。

成长经历:

1.少年“有本事”。

周克华生于1970年2月6日,这个日子之所以容易被他身边的人记住,因为这天是大年初一。在那个寒冷的日子里,周克华的降生也曾带给父母一些温暖。周克华的父亲是回乡的知青,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因为这个原因,他在生产队当了多年会计。上世纪60年代末,周克华的父亲娶了一个离婚且育有两个孩子的异乡女人,她后来成为周克华的母亲。周家的生活比较拮据,但当时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是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好攀比的了。周克华的童年,就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农家度过。

在童年玩伴陈启红眼里,周克华小时候“蛮有本事”。他印象最深的是,周克华喜欢游泳,游得很好,在一起玩的小孩子里面,这一点很突出。陈启红曾与周克华等几个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附近小河游泳,抓螃蟹。抓上来就掰开来,生生吃掉。有时也会烧一堆火,烤着吃,这样口感好一点。陈启红记得,从家里偷拿火柴出来的人,通常都是周克华。[8] 

2.谋生之道中断。

嘉陵江从二塘村东侧蜿蜒而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河里去“上河沙”曾经是村民们赖以维生的一份好差事。

据村民描述,周克华十几岁便和父亲下河。“我们都只干个两三年,他干了得有将近10年。”村民回忆,村里有几十人一块干活,但周克华父子总是独来独往。

陈启厚介绍,周家很少和村里其他人打交道,亲戚也少,即便是红白喜事,周家也不参与。他说,周克华的性格和父亲周正喜极像。周正喜原本是二塘街上人,上世纪60年代,正在念中学的他被下放到村里改造,从此就没有再回去,成了“我们山上人”。

周家属赤贫,在河里干一天活,能挣20多块钱,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周克华和父母生活极为节俭,红砖楼由此而得以在2001年前后建成。村民们回忆,周克华干活非常勤快,大多数时候,他坐着不吭声。一旦有汽车过来,他却总是跑着上前揽活。瘦瘦弱弱的小伙子,力气着实大。

后来挖沙业务被人承包,村民们谋生之道中断,周克华走出二塘村。

3.与枪支“结缘”。

据警方称,周克华曾经在2005年因贩卖枪支,被云南铁路法院判刑后在当地服刑,公安部通缉令的上半部分照片便是他服刑期间采集的档案样照。但陈世珍回忆,2000年前后,家里就来过大批警察,在儿子的房间里搜出子弹,周克华也因此被劳教两年。这是周克华第一次和枪联系起来。

子弹把老两口给吓傻了,但陈世珍说从来没有见过儿子有枪。她说了个近乎离奇的故事。周克华在上沙时,突然来了个背猎枪的老头,将周克华带走,听说是去了武汉,并在武汉出了事。“开了枪,但不是杀人,是朝天开的。”

4.入伍梦破碎。

据陈世珍回忆,儿子26岁结婚之后,便搬到了南岸区长生镇附近租房居住,从此很少回家。10余年里,她对周克华的经历知之甚少。

据了解,周克华刑满出狱后,到铁路上找了一份装卸集装箱的差事,在他一位堂兄开的公司。大多数村民并不清楚“周华仔”在外面犯了什么事。

周克华结识了前妻徐某,两人育有一子,目前在念初中。他学会了驾驶技术,堂兄的公司转战成都之后,他转型为一名中巴客车司机。两三年的司机生涯,周克华因为一次超载事故被扣了车。随后,他与妻子离婚,履历戛然而止。陈世珍说,儿子只告诉自己,要出门打工。[9] 

从2004年开始,周克华连续8次持枪抢劫,每次均成功逃脱。没有人知道这8年间他到底是如何度过的。有说法称,周克华反侦察能力极强,是由于其出身特种兵,但警方否认这个说法。陈世珍也明确说,儿子没有当过兵。她回忆,20岁左右的时候,周克华曾经想入伍,但体检没有通过,“血压不正常。”[10] 

回答3:

少年,
一说是1971年生的,但在2005年因枪支被云南铁路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