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中,斗和升的区别是(上口开槽数量)不同。斗拱是中式古建筑中的一种构件,一般放在柱子上,用以支撑屋檐,由“斗”和“拱”两个基本部件组成。“斗”原本是古代的一种上宽下窄的方型称量工具,一石(dan,音“淡”)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ge),我们常说的“日进斗金”、“北斗星”、“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说的这种斗。斗拱结构中的斗,形状上类似这种缩小后的量斗。而“拱”则是一个“弓”型的弯木。斗上有挖出来的凹槽,拱就放在上面,然后在拱弯起的两端上再放上小一些的斗,小斗上再放拱,拱上再放斗,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个斗拱体系。而根据实际需要,斗拱体系可以有不同的规格和形式。
古代衡器具,斗,一斗为10升,升,一升为2斤,
1.升,又叫升子,呈正台形,木制,上口大,下口小,四个侧面就是四个标准的梯形,是选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合角斗隼做成的。它上口15厘米,下口12.5厘米,高10厘米,可容米1公斤。
2.斗,呈圆鼓状。上口小、下口大、中间凸,上口直径21厘米,下口30厘米,高30厘米,由三道铁环箍扎,口边裹着铁皮,上下两端各有4条纵向竖锔,以加强墙板与底板联结,防斛底松动脱落。左右两侧中间偏上一点,还对称地钉上了四个清代乾隆通宝铜钱,各系上一个铁环,以便于双手端捧操作计量。升子、斗,既是计量粮食的量器,也是容量单位。通常1升米等于1公斤,10升为一斗,一斗即是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