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荒岛余生]的最后一幕定格在恰克面对十字路口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悲哀。直到此时我才明白了罗伯特·赞米基斯的用意,如果仅仅只是想拍摄一部现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他大可以将主人公在荒岛上苦熬数载的戏拍得再丰富一些,删去这段“不知所谓”的苦涩结局。但他没有这么做,[荒岛余生]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恰恰被拍摄得如清汤挂面般朴素。比起那些打着真实的幌子,具有类似题材的电视版真人秀,本片其实更具有一种“实况转播”的纪录片气质。只不过它所承载的思想要宽广得多,也深厚得多。
所以,我认为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吃苦受罪,对理解本片并无多少实际意义。而一味挖掘汤姆·汉克斯本人为此片所做的牺牲更属无趣之举。毫无疑问,[荒岛余生]最具戏剧张力的部分,绝对是主人公身陷孤岛的四年光阴,这是这部影片的重中之重,从时间的分配上也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这段戏对于主题思想的提炼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最多只是一种铺垫而已。从功效上看,这一个多小时的传奇经历更多地只是具有某种猎奇的意味,本片真正能让人产生触动的“戏肉”其实并不在这里,而在这个故事一前一后人物内心的变化上。也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中撞与鲜明的对比,影片所蕴含的思想被一点一点地抠了出来。
主人公恰克·诺兰是一名联邦快递公司的业务督导,对于时间的控制有着近平狂热的敏感。理解这一角色的性格特征其实并不太难,我们身边的很多朋友包括我们自己其实早就患上了“时间恐慌症”而无法自拔。这种病症最大的特征,就是莫名地焦虑和如影随形地烦躁不安。随便给哪个朋友去个电话问候。得到的第一个回答多半就是忙。忙什么々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跳槽、忙着拿文凭、忙着考职称、忙着让自己早一点活得像个人样儿。反正就是没有闲的时候。凡是工作狂都有一个共性,总是有极强的控制欲,总想给每一件工作制定出精确的时间进度表,让其完全处于自己的掌握之下.好像一旦离开了他的控制就要天下大乱似的,其实完全就是自我膨胀的表现。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每当要去休假的时候。总担心这个那个没安排妥当.害怕自己不在的时候工作变得一团糟,结果玩了回来一看,什么事都没耽误,纯粹是瞎操心。
当然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掉,陆看影片当中的恰克即便身陷荒岛也要记载时间,虽然这对他已无实际意义,但他竞然还是坚持了四年)可问题是当这种本能表现为神经过敏般的反应就显得有些好笑。人生是一段漫长的跋涉.其间需要休整.需要思考,甚至需要回过头去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走完剩余的路。但有些朋友往往将人生看作是百米赛跑.恨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冲刺到终点,结果透支生命,提前倒在了路上。即便有幸达至心中的目标.却因完全忽略了沿途的风景,生活的积累极少,胜利的奖杯也是显得黯淡无光。
[荒岛余生]讲述的故事若放在二十年前基本上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还不能理解“我拿青春赌明天”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但在今天看来.恰克·诺兰的人生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并非指他身陷孤岛的这一段)时间仍然没变,可供自己支配的部分却越来越少,生活条件变得优越.身体素质则每况愈下.财富越积越多.幸福感却不断降低。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倒置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或许是成功人士拼搏创业的事迹太具有感召力.或许是残酷的竞争环境激化了生存的压力容不得我们有片刻的喘息.总之。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用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几句空洞的口号来诠释“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至理名言。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陶渊明在《饮酒》当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悠闲雅适的情趣早已经变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了。高节奏的生活使得玩耍都变得急匆匆的.即便出去旅游都只能掰着手指头计算时间.那种跑马观花似的观光和扎堆儿的到此一游。其实和连轴转的工作方式没有多少区别。
影片当中的恰克·诺兰因为工作而无暇顾及未婚妻凯丽。甚至连赠送订婚戒指都要抽登机前的几分钟来完成。而当他死里逃生后终于认识到感情的重要性时。残酷的现实已经不可逆转。脱胎换骨的恰克虽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但他却无力为它找到一条出路。因为这个追逐时间奔跑的世界仍然没有变。因为这个饱受名利欲望倾轧的社会也没有变.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洪流当中。一个小小的恰克·诺兰又算得了什么呢?[荒岛余生]其实是一部励志意味浓郁的影片,但它的问题和我们遇到的多数此类作品正好相反,它太不会说教了,虽然表达的思想并不隐晦.却还是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本片与[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一个找寻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的主线。(区别是安迪被困在监狱,而恰克则是身陷孤岛)也都有一个历劫重生的故事格局。但是。[肖申克]当中的安迪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荒岛余生]里的恰克似乎在物欲横流的现实当中迷失了方向。从两部作品不同的结尾来看,[荒岛余生]彰显出一种沉重的现实思考,明显缺乏[肖申克]包含机锋。鞭辟八里的警世意味,这是二者问最大的不同。
通观[荒岛余生]全片,我甚至找不出一句提纲挈领的台词来,影片的说教意味之淡,思想表达之含蓄简直无以复加,这与我们熟悉的动辄高谈阔论的国产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李连杰、干仁泰恨不能将电影[霍元甲]变成全民武德普及教育班的方式相反.[荒岛余生]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甚至连点到即止的手法都没有运用,一切都要依靠观众自己去悟。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欣赏赞米基斯的冷静,他大刀阔斧的砍掉了影片多余的细枝末节,而只保留最清晰的主干。整部作品在台词的运用上极为洗练,(中间一大段甚至都没有台词)并且也都非常生活化,虽然没有了画龙点睛的妙笔,但至少避免了画蛇添足,这让整部作品较好地保持了一种朴素清新的风格。
在借助明星本身的魅力来为影片保驾护航这一点上,[荒岛余生]可谓登峰造极。影片不仅仅是彻底挖掘了汤姆·汉克斯精湛的演技,而且在一半以上的时间里,整个故事都围绕着他一个演员的表演打转。没有激烈的剧情冲突,没有眩目的视觉特效,甚至连台词都少得可怜,却仍然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高超的技巧。但此时我想重复一下上面的观点,汤姆·汉克斯所扮演的恰克身陷孤岛的这一桥段的确非常精彩,但它对整部作品而言只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你完全可以为主人公凄苦的遭遇心生怜悯之情。也可以为他数年守望未婚妻的照片掬一把同情之泪,可是我仍然要说,这段戏在整部影片里只是一个过渡,虽然它被表现得极为到位。
有一种观点认为,汤姆·汉克斯在这一个多小时的独角戏里,表现出了惊人的演技,甚至超过了其以往的代表作。对此我持不同意见,个人认为这段戏本身缺乏足够的戏剧张力,所以对于演员的表演应该是一个限制而不是激发。任何精湛的表演都需要足够的交流,否则就容易陷入空洞无味的泥潭。汤姆·汉克斯在这段戏里的表演确实精彩,然而却没有能发挥出他真实的水平。因为他缺乏对手。多数时间里,汉克斯都只能对着空气演戏,对于演技过硬的他来讲,这算不得什么,但毕竟很不过瘾。导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他安排了一个“配角”排球威尔森,这个角色在影片当中成为了恰克患难与共的密友.而对于汉克斯而言,简直就是提升表演力度的救命稻草。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每当汉克斯演绎与威尔森的“对手戏”时,表演的层次感和真实感立刻就开始飙升,而一到他自己的独角戏时。影片又回复到了纪录片的调调。
其实,恰克在孤岛上的这四年时间虽然很惹人眼球,似乎也颇考验演技,但是恰恰属于谁来演都没有太大问题的段落。只要明星自身的魅力过得硬。观众是不会在乎由谁来受这一茬儿罪的。但[荒岛余生]开篇和结尾部分的戏就不同了,恰克一前一后巨大的性格转变以及遭遇到的情感打击。决不是谁都能演绎得好的。死而复生后的恰克。那种由内至外的蜕变,那种洗尽铅华的笃定与难以再次融入现实的茫然无措。都是挑战演技的高难度桥段。汉克斯正是在影片的这些地方充分展现了一个演技派巨星的风采,体现了一个奥斯卡影帝的价值所在。而导演赞米基斯也是借助了以上两个段落问的强烈对比,委婉地表达出本片所蕴含的主题,“生活需要不懈的奋斗,但有时也需要稍事停歇并藉此反省自己的人生,请给生命找一条出路,也只有这样,奋斗得来的成功才有意义。”